‘道教消息’ 分類的彙整
-
蘆洲護天宮及神將起源
蘆洲神將的起源
傳說在百年前有個,大陸福州雕刻師帶着三對神將的神偶頭,從淡水河路至新莊老街販賣,途中經過蘆洲見湧蓮寺主神觀音佛祖,所以賣了善才龍女給南義軒,而後也以依序的把其他兩對神偶頭賣給了和安樂社和合義社,而後有叫人去大陸賣回一組神偶頭,但並未開啟蘆洲地區組裝大仙尪仔的風氣,是後來40年後才開啟的。
“Shen Chiang” will be commonly called as ‘the immortal ‘s or ‘the big body ‘s among the people.Gods tour of inspection celebration of all parts of Taiwan has a match and will move about, it is with peculiar enormous figure, posture chinning up and chest, walk before the main supernatural sedan-chairs of spirit, has all guided one of one burst of heads that people fixed one’s eyes on about equally when will have a match to meet the god all the time. ‘General Xie and Fan’ that know very well among them, call ‘Gi Ye, Ba Ye’ too, the situation of the tour of inspection can see all documents in Ching Dynasty to record even more wh en city god holds a memorial ceremony for the allusion quatation, it is historical and long-standing to show and lost in thought.
Touching upon the “Shen Chiang” will originate from, can date back to Ching Dynasty the area of Fujian. Make an appointment and move it while cultivating Taiwan with coastal residents of Ching Dynasty in I arge batches, active in the area of Fujian, belong to the many folk faith of Volkswagen, transplantation Taiwan thereupon too, and within the definition of city god, the Eastern Mountain big emperors dark department believe in subordinate to a ministry spirit that be ar that system spread out, the moving in Taiwan of the reason too, after this, afte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becoming Taiwan solemnly has characteristic burst of heads most. ( text from web )
-
參與道教日成立暨第13屆香港道教節的巡遊隊伍簡介 (1)
台北蘆洲護天宮地母廟八大神將
神將於城隍祭典時出巡的景況更可見諸於清代的文獻記載,顯示出神將歷史由來已久。台灣的蘆洲神將亦有百年歷史,在台灣各地的迎神賽會活動中,神將以其特有的巨大身形、昂然的姿態,行走於主神神轎之前,一直以來都是迎神賽會裡相當引人注目的陣頭之一。
即將舉行的道教日,香港道教聯合會迎請台北蘆洲護天宮地母廟八大神將參與道教日成立暨第13屆香港道教節的巡遊。這幾位神將早前走遍大江南北,蜚聲海外,深受海外人士認識,如今初來香港亮相,肯定受到矚目。
至於其他八神將分別是:
托塔天王:據《封神演義》,李靖是商朝末年陳塘關的總兵,育有三子,分別是金吒、木吒和哪吒。哪吒三太子鬧海,不慎殺死東海龍王之三子「龍王三太子」,李靖為息事寧人,逼哪吒三太子自殺,後又阻撓哪吒三太子以秘法復活。之後,哪吒三太子在太乙真人幫助之下,以蓮花化身成軀體,並找李靖復仇,李靖不敵,幸遇燃燈道人贈他按三十三天玲瓏寶塔,並將哪吒三太子困於該塔內,父子言歸於好。因此寶塔,李靖被稱為「托塔李天王」。後來,李靖助周武王、姜子牙討伐商紂,立有大功。功成名遂之後,退隱山林潛心修練,終於得道登天,位列仙班。
木吒:在《封神演義》中,木吒是陳塘關總兵托塔天王李靖的二兒子,兄長為金吒,弟為哪吒。木吒是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的弟子,曾下山助武王伐紂,擁有道術法寶「吳鈎寶劍」,有雌雄雙劍,下山首功便擊殺九龍島四聖之一的李興霸,後來在遊魂關亦曾斬殺徹地夫人立功。
金吒:曾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傳說金吒是陳塘關總兵托塔天王李靖的長子,有兩個弟弟,分別是木吒和哪吒。在《封神演義》中為文殊廣法天尊弟子,曾下山助武王伐紂。《西遊記》裡,金吒侍奉如來佛祖,做其前部護法。
茍元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稱「原是天上,茍元帥塵緣已滿,眾將請他上天歸班,非擊死也。」也可以解釋為人的去世比如:在【清】洪升的《長生殿·情悔》寫到:「雖謝塵緣,難返仙庭。」
張元帥,字仲疇,河北定興縣人。中統初授御用局總管,改行軍總管。至元元年(1264)進順天路管民總管,次年移守大名,後進益都淄萊路行軍萬戶。以攻宋陷襄陽、下建康有軍功,改亳州萬戶,尋授鎮國上將軍、江東道宣慰使。至元十五年(1278),為蒙古漢軍都元帥攻宋,俘丞相文天祥;次年攻崖山,陸秀夫負宋帝昺蹈海死,宋亡。至元十七年(1280)病死,封淮陽王,諡獻武。
黃飛虎:《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其妻遭到商紂王的調戲並被逼死,黃飛虎率部反叛殷商,逃出朝歌,投奔西歧的周武王。在姜子牙統領的伐紂戰役中,黃飛虎和他的兒子黃天爵、黃天祥、黃天祿、黃天化先後捐軀戰死。有說法黃飛虎的人物原型是姜尚,理由說法黃飛虎是姜子牙的演變脫化,姜子牙在唐朝時被封為「武成王」,與黃飛虎爵位同,而姜子牙號「飛熊」,又稱「飛虎」,應了黃飛虎的名字,所以黃飛虎應該是姜子牙的化身。
劉元帥:宮觀中有「五營座」,擺放於廟內壇桌上之側邊,或放於配祀神神龕內之側邊,也有單獨置於廟內主神旁神龕內或案桌上奉祀。劉天君,名後,東晉時人。生於岷江漁渡中,幼時落波心而不死。因貧,送於羅真人為侍讀,因精於五雷掌訣,能招風捉雨,隨叩即應,濟民助國。是年東京大旱,皇帝禱於劉天君祠,果有大雨。時秋大稔。皇帝敕命其為「立化慈濟真君」。玉皇大帝亦命劉天君職掌雷部王府的各種事務。
龐元帥:原名龐喬,字長清。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龐喬家境貧困,世為駕渡之工。但龐喬心行善良,對往來渡客無不平等,救人急難。玉皇大帝聞其至孝至誠,敕為混氣元帥,手執金刀,唯天門之出入是命,以降陰魔,除舊惡,秋毫不爽。
-
香港六宗教領袖2013年(癸已年)新春賀詞
香港六宗教領袖 2013年(癸已年)新春賀詞
我六宗教領袖座鼓舍同人恭祝祖國繁榮進步,科技騰能,香港社會祥和,民生安定。除此新春伊始,吾人正宜回頗既往,展望將來。
過去一年,受到美國財政懸崖所影響,國際金融危機隱憂仍然持續。香港幸而財政健全,但當居安思危,吾人必須圖結合作,官民攜手共濟時難。政府施政自應力求公平;市民期望,亦務須知足,要以世界不少高福利國家財困為鑒。目前本港樓價與租金狂升,已如脫韁之馬,將必嚴重影響民生,深信政府已密切注視,將有應付良策。
我宗教同人最感關注者,尤以提高教育素質首要,鬚髮揚知禮儀,明廉恥,見利思義等優良傳統民族美德,使對社會產生正本清源之效,趨向長治久安。
我宗教同人以淨化人心為主旨,使能知因果,辨善惡,仁人愛物,自律自強,以促進社會幸福和諧。欣逢歲首,恭祝全港市民順時納福,如意吉祥。
-
歷史上的道教節 (五)
明朝的道教節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讀書不多,但他在洪武七年(1374)便注有《道德經》。此書收入明代《道藏》,全名是《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經》。現存的資料,不能確定他在位期間有沒有將二月十五日定為節慶。
朱元璋有廿六個兒子,第十七個兒子朱權,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一書,此書記載二月十五日真元節,是三教宗師太上老君混元道德皇帝誕生日。
此外,明朝四川巡撫徐應秋,著有《玉芝堂談薈》一書,書內亦有記載二月十五日為三教宗師太上道祖誕辰。
在明朝的資料中,並沒有記載二月十五日是否全國放假。但以二月十五日太上道祖誕辰日為節慶,仍可見於明朝的資料中。
-
歷史上的道教節 (六)
清朝的道教節
在清朝的資料中,我們見到很多對前朝太上道祖誕辰日的回顧,但並未提及清朝有沒有將太上道祖誕辰日定為節慶或全國放假。
如清朝李光地在《禦定月令輯要》卷六記載,唐武宗敕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為降聖節,休假一日。黃以周在《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三十七記載了宋朝重和元年(1118)將老子生辰日定為貞元節。
雖然我們不肯定清朝官方有沒有慶祝太上道祖誕辰,但民間卻一直保留着這一傳統。在《樓觀台道教碑石》一書中,收有《眾善舍齋文序》,內容是記載清朝初年陝西省數個縣都有舉行道祖誕辰慶祝活動:
我興平縣、周至縣、合武功縣、醴泉縣、乾州各裡居住不同眾善……蓋每歲至道祖聖誕之辰,眾善捐資助糧……六十餘年來,如出一轍……會自康熙二十三年起至今。乾隆十三年歲次戊辰二月穀旦立石。
在碑陰(碑的背面)是結緣碑,刻有不同村落各會首人的名字,這些地方包括龍過村、建坊村、富仁坊、辛莊村、安穀坊、周至縣大莊寨、武功縣山馬村、禮泉縣張村及乾州白樂寨。
按這樓觀台碑石的記載,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乾隆十三年(1748),前後共64年,樓觀台都有舉行慶祝活動,並未間斷。此外,這不光是樓觀台自行舉行的活動,而是眾多縣、州的善信,共同「捐資助糧」,且前後經歷六十多年。
從以上資料,並沒有見到清朝政府將二月十五日定為節慶,也沒有舉行慶祝活動。但我們從樓觀台的碑文可以看到,在樓觀台附近的善信,便連續六十多年舉行道祖誕辰日的慶祝活動,經歷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個朝代。
-
歷史上的道教節 (四)
元朝的道教節
到了元朝,我們亦可以看到慶祝太上道祖誕的記錄。
在金元時期,龍門派祖師丘處機因遠赴西域勸成吉思汗減少殺戮而聞名後世。丘處機的弟子李志常便寫了一本書《長春真人西遊記》,記錄丘處機西行的經過。其中在書的上卷便提到在丘處機西行的過程中,眾人在「真元節」當日請丘處機到郭西郊遊,郭西這地方很大,有園林相接百多裡,為中原所沒有。在這環境下,丘處機便作了兩首詩,記錄在真元節期間游郭西的情況,其中一首便是:
二月中分百五期,玄元下降日遲遲。
正當月白風清夜,更好雲收雨霽時。
匝地園林行不盡,照天花木坐觀奇。
未能絕粒成嘉遁,且向無為樂有為。
詩中提到的「玄元」即是太上道祖,因唐朝追封老子為「玄元皇帝」。玄元下降日,即是太上道祖降生日的意思。
此外,在金元時期有一位有名的詩人元好問,他在世時編輯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學作品。他的作品《遺山集》卷三十五中便提及,在忻州(在今之山西省內)有天慶觀,由丘處機的弟子王志常重修。每年二月十五日,即真元節時,都有鶴降臨,少則二三隻,多則十多隻,到來便停留三日,然後才離開。當時的忻州人都習以為常,並不覺得奇怪。
有關天慶觀在二月十五日老君誕期間,有鶴降臨一事,在《山西通志》及李光地著的《禦定月令輯要》都有記載。各書對鶴降臨的記載則是「有定期、無定數」。
元朝統治中原不足一百年,對於漢人並不重視,期間雖然有吸收中原文化及重視道教的政策,但並沒見到將二月十五日定為節慶的記載。
-
歷史上的道教節 (三)
宋朝的道教節——真元節/貞元節
從現存宋朝的資料可以看到,道觀每逢二月十五日仍然有慶祝活動。此外,皇帝亦將二月十五日定為節慶。
在南宋時期,約1127年後,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自牧(生卒年不詳)留下的作品《夢粱錄》提到,天慶觀在每年的二月十五日,都設有老君誕會,燃點萬盞燈,為民祈福。宋朝人在二月十五日點燈的傳統,顯然是繼承唐朝人的做法。
其次,在《夷堅志》內亦有提到,每年二月十五日永康青城山(即今之四川青城山),都設有道會,有很多人參與。
以上資料,可以看到在宋朝時,道教宮觀保持着慶祝太上道祖聖誕的習俗。此外,宋朝的皇帝亦將二月十五日太上道祖誕定為節慶。
按《宋史》記載,宋朝開國初期並沒有太多慶節,到了宋真宗後,慶節便增加了。其中增加的節慶,便是將二月十五日定為真元節。
在宋朝時,太上道祖的稱號不再是玄元皇帝。宋真宗時,稱太上道祖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根據宋朝的記載,二月十五日是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降聖日。
宋徽宗在重和元年(1118)四月,便將二月十五日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降聖日稱為貞元節。在清朝徐乾學着的《資治通鑒後編》中,更明確記載將二月十五日定為貞元節,是在重和元年夏天,四月己卯日。
在宋朝的資料中,都有提及宋朝將二月十五日定為節慶,但並沒有提及放假多少日。我們現在並不知道宋朝的節慶,包括真元節,全國放假一天還是三天。
此外,《宋史》對二月十五日這個節日的名稱有不同的記載,在卷二一稱為「貞元節」、在卷一百十二則稱為「真元節」。
-
歷史上的道教節 (二)
唐朝的道教節——玄元節/降聖節
唐朝皇室因為與老子同姓李,故尊奉老子為他們的始祖。在唐高宗乾封元年(666)二月己未日,唐高宗在泰山封禪後不久,便到了老君廟,追封太上道祖為「太上玄元皇帝」。自此,太上道祖便被尊稱為「玄元皇帝」。
在開元三年(715),唐玄宗東封岱嶽(泰山),回程時到亳州老君廟,親寫《道德經》,用來刻石,並將老君誕辰日定為「玄元節」。最早將老君誕辰日列為節慶,便是此時。有關此事的記載,可見《太上老君年譜要略》。
除了皇帝外,道教徒早已將二月十五日定為太上老君誕辰日。在《太平廣記》卷二百二十四內,便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明這一點。
當時一名書生任之良,希望考進士,可惜考不上。到了「關東店」休息。遇到一名道士。道士跟任之良說,現在應是他個人的名譽和地位最稱心如意的時候,為何不再到京城去?任之良說,因為他欠缺資糧,又沒有居住處。及後,這名道士便給予任之良一些錢,並告訴他可以到肅明觀居住。
任之良到京後,便住在肅明觀內。有一天,他看見一名道士在誦經。這名道士告訴任之良,太上老君的誕辰日是在二月十五日。之後,任之良便向朝廷上表,建議在玄元皇帝(即太上道祖)誕辰日點燈。唐玄宗看了任之良的上奏,接納了他的意見。在二月十五日慶祝道祖誕辰日點燈這一儀式,便是這樣定下來的。
由此可見,把二月十五日定為道祖誕辰日,早在唐玄宗以前,已是道教內的做法。至唐玄宗時,已將道祖誕辰日定為「玄元節」。任之良上奏之後,二月十五日舉行點燈的傳統,便經由唐玄宗確認下來。
以上記載,是有關道祖誕辰當日點燈慶祝的背景。將二月十五日道祖誕辰日定為全國假期,則是在天寶五年(746)二月十三日。按《唐會要》卷五十的記載,當時太清宮使、門下侍郎陳希烈上奏,認為老子誕辰日是吉辰,請唐玄宗准許休假一天。唐玄宗批准陳希烈的建議。於是,二月十五日便成了全國性的假期。可見,距今1264年前,老子誕辰日已經是中國人的假期。
到了唐武宗時期,道祖誕辰日便改名為降聖節。唐武宗在開成五年正月(840)登基,二月即頒令將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即道祖誕辰日)改為降聖節,全國休假三天。道祖誕辰日稱為降聖節,便在唐武宗開成年定下來。此外,這次頒令將原來一天的假期,延長至三天。
及後,唐武宗在會昌元年(841),頒令兩京(即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及天下諸州府在太上道祖誕辰日設齋醮,並有免費飲宴三日的安排。太上道祖誕的活動,與以往休假一天相比較,變得更多彩多姿。然而,按史書記載,當年的降聖節假期,又改回為一日。此事的記載,可參考《冊府元龜》卷五十四。
《冊府元龜》卷五十四除了記載唐朝的放假安排外,同卷也記載了唐以後的一些放假安排。唐朝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又簡稱為五代)。在後唐明宗天成三年(928)正月,中書上奏,參考唐朝的做法,二月十五日為玄元皇帝降聖節,建議休假三天。明宗李嗣源同意,降聖節假期又改回三天。
綜合上述的回顧,唐朝或以前,道教已將二月十五日定為太上道祖誕辰日。在唐玄宗時期,便定出二月十五日點燈、列為全國假期。此外,在唐玄宗時期,太上道祖誕辰日便稱為玄元節,至唐武宗時,道祖誕辰日改為降聖節,並在降聖節當日設齋醮及飲宴等慶祝活動。
-
歷史上的道教節 (一)
歷史上的道教節 (一)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梁德華
文章原載於《中國道教》 2010年03期
2001年香港舉辦首屆道教節。自此,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五日,香港道教界皆舉行公開活動慶祝道祖誕辰。
2010年是香港第十次舉辦道教節,香港道教聯合會早在慶典前一年,便成立第十屆道教節籌委會,道末有幸成為籌委會的主任委員,專責處理道教節十周年的慶祝活動。籌委會的其中一項工作,便是研究歷史上太上老君誕辰日的由來及發展。在研究過程中,道末得知將農曆二月十五日太上道祖誕辰日列為慶節,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已經存在,並且列為全國假期,放假一天,最多更是放假三天。到了宋、元、明、清各朝,都有慶祝太上道祖誕辰日的記載,本文便是這次研究的一些成果。
-
也為道教「正名」說點話
先後讀了《聯合早報》2012年9月3日題為「馬國道教總會將發動『正名』運動」的新聞報導,以及林益華君於9月8日在《交流站》所寫的文章《感同身受的道教「正名」問題》,我也有一些意見想表達。
新加坡建國前,道教是沒有正式受法律承認的組織(當時我國還是殖民地),華人社會裡了解道教的人也不多,只有在職道士和少數對道教有認識的信徒,一般人都把「拜神」當作「拜佛」,也把「拜佛」當成「拜神」,讓「拜神」與「拜佛」纏在一塊,難解難分。很多人知道佛教是什麼、佛祖是誰;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道教?道祖是誰?當時的華人社會,信仰道教的人數應該是最多的,不過,常常都被稱為「華人傳統信仰」。直到建國後,在政府的種族和諧政策下,由十幾位各籍貫的道士與居士共同發起組織的「新加坡三清道教會」,終於在1979年的11月30日被批准註冊了。這是我國當時唯一的道教團體,組織成功後開始弘揚道教文化,推廣道教的教理教義,對後來道教在新加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9年,新加坡宗教調查報告書發佈的資料顯示,新加坡華人傳統宗教的信仰人數,有下降的趨勢,足以警惕同道,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過去的努力不夠(或者不夠努力)。於是,新加坡三清道教會廣邀全國各道教宮廟團體,於是年3月5日假大巴窯幸福樓酒樓,共同研討道教的困境,以及如何保留民族的文化與傳統,席間產生了組織一個道教聯合總會的建議,新加坡三清道教會被推舉負起籌組道教總會的使命。
1990年,新加坡道教總會終於成立,成立後的第一個工作便是爭取為道教徒「正名」。在199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表格的「宗教」一欄,道教徒終於有了自己宗教信仰正確選擇–「道教/其他民間信仰」。從此之後,道教徒就有了真正屬於宗教信仰的「正名」。當廣大的人們對道教和道教文化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後,新加坡道教的各項發展便逐一開展,有華語、粵語、瓊語和福建話的誦經班、誦經團在全國各個宮廟相繼開辦。也常舉辦講座、研討會以及文物展覽,讓廣大的人們對道教有更深入的瞭解。1996年3月,新加坡道教協會主辦了「第一屆新加坡道教節」,於當年農曆二月十五老子誕辰日隆重舉行,並得到了海內外道教組織的鼎力支援,如香港青松觀、香港蓬瀛仙館以及各道宮,還有中國和臺灣的宮觀等,吸引了海內外不少人的注意。這是新加坡道教的一項創舉,也是全球第一個正式的「道教節」。這一切的發展,不都是得以「正名」後的成果嗎?
相信大家都會感受到,只要新加坡道教總會繼續努力耕耘,同時促進我國道教界的團結與共識,爭取農曆二月十五老子誕辰成為新加坡的另一個公共假期一道教節,也將不再是天方夜譚。這是新加坡所有道教信徒的期盼呀!
轉載自2012年9月2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作者:陳青雲
作者介紹:多年來積極參與推動新加坡道教與道教文化的發展和參與推動泰國道教發展的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