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籤 ‘龍門洞與全真龍門高功暗派傳承文化座談會’ 的彙整

  • 劉紅博士在「龍門洞與全真龍門高功暗派傳承文化座談會」上的書面發言

    日期:2015.08.20 | 分類:談天說道 | 評論數:0

    劉紅博士在「龍門洞與全真龍門高功暗派傳承文化座談會」上的書面發言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  劉紅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 劉紅

    劉 紅
    (作者繫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道樂團團長)

    尊敬的任法融大師,梁德華主席,周和來秘書長,樊光春教授,陳法永會長、任宗權道長,各位嘉賓,各位同道大德:
    因參加另外一項活動,時間安排上有衝突,不能親臨本次大會聆聽教誨,共襄盛舉,非常遺憾!不得已,以書面方式作淺略發言,敬請大家原諒!

    在祖庭龍門洞舉辦「二〇一五屆道教高功音樂實習班」撥職大典,同時舉辦「紀念王嗣林大師誕辰一〇一周年座談會」,如果用「意義重大」來作形容的話,那麼,我更願意說,這是靈性、悟性的回歸。恭對天顏,沐浴神恩,感念祖師崇高智慧,緬懷先師無量功德,更非「意義重大」可以言表。

    於是,我們意會、感應著玄妙……。
    道教秉持皈依於「道經師」三寶,具體行為上,樸素的「尊師重道」,可理解為「三皈依」的實際踐行。稍將其內涵與外延略作擴展,尊師重道,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對歷史的尊重,對傳統的尊重。

    回顧當代歷史,歷經「文革」十年浩劫,道教幾近絕跡於世塵,正是因為有像王嗣林道長這一輩固守信念的先師大德,在非常時期,克服困難,忍受艱苦,保護經書科本,默習科儀道法,才使得我們道教歷經劫難後,仍能浴火重生,傳統得以傳承,道脈得以延續。當我們感歎不幸中之萬幸時,更加感恩於王嗣林等一代先師,為恢復道教傳統,重整宮觀道場,栽培道教人才而建立的豐功偉德!為他們對信仰的堅定守望而肅然起敬!

    如今,道教文化的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方興未艾,以往不太被人們知曉的冷門變成為熱點,道學研究儼然成為一門顯學,成就斐然,碩果累累。以道教音樂研究為例,「文革」結束後,隨著國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實,配合老一輩道長不失時機地口傳親授,一定範圍和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存了一些道教經懺音樂的珍貴資料,為傳統道教文化的恢復與傳承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道教宗教特色之根本和核心,是道教科儀法事,而科儀法事的施展,又在於執法道人的內功外法。過往的研究經驗讓我們認識到,不重視道教科儀及其道場環境與道教音樂關係的瞭解,不重視個體道人及其傳承關係的觀察,道教音樂的研究既不全面,也很難深入。我們知道,王嗣林道長不僅在「十年浩劫」期間有勇有謀地進行道教經書、文物的保護,更為重要的是,「文革」結束後,王道長首先重視的是率先在龍門洞、樓觀台、玉泉院、八仙宮等主要宮觀主持和恢復經懺科儀活動,並於一九八二年首次在玉泉院舉辦「經懺學習班」,將自己珍藏的全真高功秘笈及科本讓學員們相互傳抄。其後又先後在樓觀台、龍門洞等地舉辦了經懺學習班,為改革開放初期的陝西道教界培養了許多齋醮科儀方面的人才,特別是,王道長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下來的全真高功秘笈和科儀經書,為陝西乃至西北地方的道教文化恢復和傳承,發揮了直接重要的作用。上世紀九十年代,王道長保存的《皇經》、《皇懺》、《早晚功課經》、《三官經》、《北斗經》、《老子八十一化》、及《三乘紀要》等經書的大量影印和傳抄,令西北各地道觀科儀有了授受之本而更為正統規範。由任宗權道長主持的一年一度的「高功經懺音樂學習班」,可以說,是受王嗣林道長舉辦經懺學習班之引導、啟示的延續。回到先師故里舉行撥職儀式,我們彷彿看到了先師的身影。更令人欣慰的是,先師崇尚的事業,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紀念先師的座談會,令人真切地感受到,先師冒著生命危險保存下來的珍貴資料、身體力行傳授下來的科本儀範,以及培養出來的後輩人才,不僅是一筆豐厚的財富,也是一些可供我們深入研究的學術課題。因此,在我看來,對先師最大的尊敬,就是報以更多、更優秀的研究成果。

    為此,我們將繼續奮發努力!
    謝謝各位!

    ( 轉載 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1e682e60102vumr.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