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赤口」不拜年
初三「赤口」不拜年
赤口指每年農曆正月初三,據稱當日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故赤口日亦稱為「小年朝」。
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根據記載,以往年初三早上有要贴“赤口”傳統習俗。
所謂“赤口”,是指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如“出入平安”的吉祥字句,貼在家中對外的門頂上(前、後門),另外有一張放在垃圾上,拿出屋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年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前文提及春節禁忌),要待年初三才早上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
以往老一輩相信,貼“赤口”使心理上覺得一年到尾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亦有記載年初三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另外,「赤」字含「赤貧」之意,外出沖犯赤狗會帶來貧窮。
赤口亦稱「歸寧之日」
年初三謂之赤口,此俗由來甚古,大抵宋人已有此說,廣府人對此特別重視,足見此為南移入廣東的中原文化。
赤口日,親友例不拜年,唯婦女則可以回娘家,稱為「歸寧」,是故此日等如媳婦放假。婦女三步不出閨門,每年放假的日子實在不多,除初三之外,大抵便只有娘家的婚喪二禮,以及父母拜壽,其餘日子很難得出門。
婦女回娘家亦不易,清早起來,盛裝打扮,然後向老輩婦人斟茶,稟告回娘家做什麼,如初三,即應向婆婆稟告曰:「媳婦回外家跟父母拜年。」婆婆照例訓示一番,兼囑代向親家問安。於是做媳婦的人便再向婆婆的妯娌輩,一一斟茶辭行。
凡婦女出門,至少必須有近身侍候,若有陪嫁妹,則亦一併隨行。陪嫁妹的來源甚古,大概自殷代已然成例。《周易》有一則爻辭說:帝乙嫁妹,新娘子衣袂的質地,還比不上陪嫁妹的衣袂質地好。由是知殷商已有陪嫁妹,只是那時的人則稱之為「娣」。不過此「娣」字亦在廣府話中保存,如家生妹仔稱為「家生娣」,即是一例。今人對於《易經》中的「娣」,爭論其身份,若知廣府話中的「娣」,即可息諍矣。初三回娘家,不得留宿,晚飯後即回,還要向各房送手帕,稱為「荷惠手巾」。
赤口傳聞「老鼠娶親」
相傳正月初三晚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會聽到老鼠吱吱叫的聲音,為免騷擾鼠輩親事,大家會提早睡覺,並在家中角落灑鹽、米、糕餅,供鼠輩們分享農家-年來的收成,俗稱「米妝」,或「老鼠分錢」。以往大部分人家都是以農為業,希望與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來年的鼠害減少一些。
發佈留言
博客更新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