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道’ 分类的汇整

  • 礼斗

    日期:2017.10.20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蓬瀛仙馆元辰殿

    蓬瀛仙馆元辰殿

    礼斗,俗称拜斗。是祭祀星宿,向上界斗真设醮供养,以求延生赐福,消灾解厄。

    蓬瀛仙馆经师在元辰殿礼斗

    蓬瀛仙馆经师在元辰殿礼斗

    古人把天分为三垣七曜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帝垣;七曜即日、月、金、木、水、火、土;二十八宿为东方青龙七宿、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北方玄武七宿。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教团,即有《五斗经》,为道教星宿信仰之典籍。尔后,道教教团逐步编订朝真拜斗之经忏,尤以崇拜北斗为主。

    啬色园黄大仙祠元辰殿

    啬色园黄大仙祠元辰殿

    《史记‧天官书》记载,北斗斗杓运行,才带动阴阳、日月、四时、五行。《道藏》首卷〈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记载:“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灵。”而干宝《搜神记》中“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之说更广为流传。乃知天象运行、四季变更,皆由星官主宰;而群生之本命元辰,生杀功过,则由北斗主判。〈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记载:“凡夫在世,逸谬者多,不知身属北斗,命由天府。有灾有患,不知解谢之门,祈福祈生,莫晓归真之路。……若有此危厄,如何救解?急须投告北斗,醮谢真君,及转真经,认本命真君,方获安泰,以至康荣。”因此,凡有灾厄祸患,或求安泰康荣,应向北斗祷告,醮谢星官,藉以青册记名,永锡多福。

    2015年赞星礼斗法会001

    2015年赞星礼斗法会001

    一般是以礼拜北斗七元星君为主。昔太上老君悯念 众生多有灾厄苦恼,于汉朝永寿元年正月初七日,下降 鹤鸣山传授张天师礼斗解厄延生之法。法以本命之曰, 或每月初三、二十七日北斗真君下降之日,设立斗坛。

    2015年赞星礼斗法会002

    2015年赞星礼斗法会002

    斗由七种法物组成:斗,代表宇宙、诸天、天圆地 方,故斗作圆形。米,代表星辰、宇宙之内布满星辰。 故将米置入斗中,米斗之上放置镜、剑、剪、秤、尺五 种法器,以符五方五灵、五行之数。五种法物之中放置 油灯,点燃后务使长明不减,含生生不息、焕采元辰之 意。点燃七盏斗灯以像斗真,修斋设醮,酌水献花,祈 祷众真,念诵北斗七元真君名号以及北斗真经,礼拜斗 真,则可以消灾解厄,延生获福。

    善信祈福禳灾的斗桶

    善信祈福禳灾的斗桶

    善信祈福禳灾的斗桶

    善信祈福禳灾的斗桶

  • 真灵位业图

    日期:2017.10.19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真灵位业图

    真灵位业图

    《真灵位业图》是南北朝时道士陶弘景编写的对道教所信奉的神仙的一个谱系。所收神仙的范围,一是综合灵宝、上清和正一派尊奉的尊神和得道仙真,二是广泛吸纳历史上的帝王、功臣、贤人,即周礼中称为“人鬼”的群神。这些都对后世的神仙谱系有重大影响。

    他将当时各种道经中所记载的近700名神灵用7个等级进行了排列。每一等级(神阶)都有一位居中的主神,其他分别列于左位、右位、散仙位、女仙位。

    主神:玉清元始天尊(共29名)
    主神:上清玉晨玄皇大道君(共104名)
    主神:太极金阙帝君(共84名)
    主神:太清太上老君(共174名)
    主神:九宫尚书张奉(共36名)
    主神:右禁郎定录真君茅固(共173名)
    主神:酆都北阴大帝(共88名)

    陶弘景的这个真灵位业图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等级制度(门阀士族制度),也反映了陶弘景的神学观点。也是这时正式确立了元始天尊作为道教最高神的地位。
    《真灵位业图》中把上清派主神玄皇大道君列入了第二神阶,而太平派主神金阙帝君位于第三神阶,天师道主神太上老君居于第四神阶。这反映了陶弘景作为上清派道士的立场,也是当时道教各派社会地位的真实状况。《真灵位业图》把神仙划分等级,疑也是为替人间的封建等级制找根据。

    陶弘景另有一部书《登真隐诀》将这个意思说得很清楚,“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号,官位甚多也。女真则称元君夫人,其名仙夫人之秩,比仙公也,夫人亦随仙之大小。男女皆取治处以为着号,并有左右。凡称大上者,皆一宫之所尊。又有太清右仙公,蓬莱左仙公,太极仙侯,真伯,仙监,仙郎,仙宾。”

    陶弘景的这种做法,主要的是直接取之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所谓“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若不精委条领,略识宗源者,犹如野夫出朝廷,见朱衣必令史;句骊入中国,呼一切为参军,岂见士庶之贵贱,辨爵号异同乎?”(《真灵位业图序》)可见他的《真灵位业图》受到传统的等级制度的影响。但在理论上,却采取了位业思想,即神仙有不同阶位、阶品,处于什么位、品,依据其本身的业行即功德。后世道教神仙谱系不一定采取陶弘景的安排,但依据位业,却大抵不变。

  •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之老子

    日期:2016.03.23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太清道德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老子为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一,据《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记载,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

    太上老君,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开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师宝天尊”等。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太上老君”。关于老君的来历,《云笈七签》云:“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而老子,字伯阳,諡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亦称为“伯阳”、“老聃”、“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等。葛洪《神仙传•老子》载:“老子者,名重耳,字佰阳,楚国苦县曲仁县里人也,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老子。”

    宋时道士作《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第二十三化降圣迹亦言:“商二十四王祖甲三祀,乙丑岁,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炁,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于 亳州东国(刘向书作陈国)苦县濑乡(《史记》作厉乡)曲仁里,涡水之阴,灵飞李氏之家。是时,尹母昼寝,梦天开数丈,众仙捧日而出,良久,视日渐小,从天 而坠,光灿夺目,大如弹丸,母受而咽之。觉,怀有娠。由是容颜益少,神炁安闲。所居之室,六炁和平,冬无凝寒,夏无祁暑。祥光照舍,众恶不侵。不觉八十一 年,至商二十九王帝乙十一祀,岁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卯时,因从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老子。是时,阳景垂辉,祥云荫庭,万鹤翔空。有九龙荐水,以浴圣 姿。龙出之池,因成九井。下地即行九步,步生莲花,谓曰:“吾于多劫之前,降生于西那玉国李谷之间。”故指以示人,非今时始此姓也。名耳,字伯阳,諡曰 聃。聃,《说文》云:“耳漫无轮。”谓能博古通今,故諡号曰“聃”也。

    历代的不断演变

    东汉延熹八年(165年),边韶作《老子铭》说:“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正一盟威道经书《老子想尔注》乃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南北朝(420~589年)时,南方道教崇三洞教主三清天尊,北方道教则崇老子神化之太上老君,在南朝道教所传七部经教体系中,道德天尊所说洞神部经是《三皇经》,老君所说《道德经》 是太玄部首经。

    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魏书》的《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唐太宗时焚禁《三皇经》,以《道德经》代之。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以老子李耳 为同姓,推其为宗室远祖,建太清宫以供奉,仪规同于朝廷,而实为宗室祖庙,太上老君遂最终确定为太清境洞神教主,即道德天尊。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 (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

    老子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人,都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如最早是上古仙人广成子,然后是仓颉,周代的老子是伯阳父,春秋的老子是李耳,战国的老子是周太史赡,汉 代则是三张(祖天师张陵、系天师张衡、嗣天师张鲁,以系天师居多)。所乙太清宝诰里有“历劫度人,随方设教,隐圣显凡”等语。

    另外,关于《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鸿钧为太上老君师父的说法属子虚乌有。鸿钧本作鸿均,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的《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 乐?”鸿均指的是天下太平,大道之世。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把鸿钧称为三清之师,借喻道教大罗天,而在道家经书、典籍内都没有此记载。道教的最高神是三 清。总称谓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位于玉几下三宝景阳宫。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 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二月十五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诞
    太上老君宝诰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资料转载自道教之音

  • 二月二龙抬头

    日期:2016.03.10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 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徉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曰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怡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 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 “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 “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 〃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的美好愿望。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 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龙抬头,剃龙头

    龙抬头,剃龙头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者腰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 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4勒奥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 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此外,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如食用面条叫”吃龙须”(吉林)、”挑龙头”(河北),吃水饺 叫”吃龙耳”(吉林)、”吃龙角”(河北)、”按龙眼”(内蒙古)、”吃龙 牙”(北京)等。

    龙抬头,吃春饼

    龙抬头,吃春饼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还有一种,名日”太阳糕”,是用来祭太阳神的。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曰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称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驴 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 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曰,该曰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 庆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刘渊然祖师”圣诞

    日期:2016.03.09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正一全真通玄妙 功济生民泽流芳

    庆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刘渊然祖师”圣诞

    长春真人刘渊然祖师

    长春真人刘渊然祖师

    刘渊然祖师,道号体玄子。明代著名高道,曾“领天下道教事”,敕封 “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在道教尊为“玄功广法天尊”,“扶宗阐化天尊”,“宗师保举天尊”等。他因身兼全真、清微、净明诸派之传,开宗长春派,在后世影响深远。

    刘祖弘道地龙泉观

    刘祖弘道地龙泉观

    刘祖年十六遂入道受符法。为祥符道士,拜陈方外为师,学得“五雷法”,据说他道术高明,一时传为神人。二十来岁时,专程到龙虎山,拜谒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刘与之交谈三日后别归,自谓得天师正学,遂矢志于道。后来,刘祖又至雩都即今于都县紫阳关,从赵原阳学炼丹术。

    镇天宝符原图

    镇天宝符原图

    明仁宗立,赐号长春真人,给二品印诰,与当世道教大师正一真人地位相等。刘祖高超道法的影响,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民间,而且还渗透入皇室内部,而这对于道教发展之推动是非常巨大的。并将道教成功地传播到了偏远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除了高超的道法外,刘祖的影响还通过其高足来展现。刘祖门徒众多,其徒有邵以正者,云南人,早得法于渊然。并以其“警悟过人”的智慧和学识,奉诏偕天下高道校《道藏》经,编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部官修《道藏》。

    另外,刘祖旁通医药,济民利物为心;集诸宗道法,精其教事。《明史・方伎传》评长春真人:“淡泊自甘,不失戒行。”宣宗所作《御制山水图歌赐长春真人》赞其:“凡历四朝,阐玄元之妙,著感通之功,摅恭秉诚,老而逾笃。”

    长春真人圣诞、飞升日及宝诰
    1、圣诞:农历二月初一(《玉匣记》)
    2、飞升:农历八月初八(《龙泉观通妸真人祠堂记》)
    3、宝诰:

    志心皈命礼(滇中昆明南滇金丹符箓长春正派流传)

    明代真仙。皇清宰辅。悟玄元一炁。就金阙华峰。六根清净宿慧。忆七十之身。三田宝贵。脱劫超九重之先。功济生民。泽流后世。降魔护道。驻裔宗于龙泉。祷雨 祈晴。受勅封于贝阙。派分南北。为神仙之领袖。登传天云。作道院之玄宗。名列金阙。职偹斗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护国佑民真宰。神仙大梵真人。玄功广法天尊。

    志心皈命礼(滇中昆明南滇金丹符箓长春正派流传)

    玄门宰辅。道院法师。宿承宗风于长春。阐道大化于昆水。中和仁慈。雅正清真。作西南开山之祖。为中华承绪之间。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蓬岛神仙。灵泉福主。扶宗阐化天尊。

    志心皈命礼(滇西保山长春灵宝派流传)

    长春演教。永昌选仙。现身为玄教之师。宣法扬道德之妙。降迹京都。通州三河之县。阐教云南。三迤永昌诸府。远离京师。忘世上之名利。游历云南。传正法于尘 寰。边陲众生。敷仰赈济。法界群黎。有赖提拔。知真身心。周济悯容常在念。识假性命。名利声色尽著空。随缘点化。度潘柴以成正果。贪心求雨。训沈霍而明大 化。法通儒道释教。训遗谦忍慈俭。演传夹颂鸿仪。宏开道宗玄门。西山藏骨。南国成真。弘祖师之法门。为玄裔之模范。大忠大孝。大慈大仁。开方启教。灵应祖 师。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祖师。刘大真人。宗师保举天尊。

    资料编辑自“道教之音”

  • 惊蛰打小人

    日期:2016.03.05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祭白虎

    祭白虎

    2016年3月5日农历正月廿七 ──节气“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打小人

    打小人

    “惊蛰”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响,大地万物开始萌芽生长。动物昆虫入冬以来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动物被春雷惊醒后,开始苏醒、活动,迎接春天的来临。农民怕蛇虫鼠蚁钻出来破坏农作物,祭祀白虎星君的座骑白虎,以镇压蛇虫鼠蚁。

    是日惊蛰,雷发东隅,潜蛰惊出。此时节,暖风细雨,草木蔓发,鸟虫鸣啾,步入山径或弄泉玩石,或漱齿濯足,林涧拾松枝汲山泉,焚妙香煮苦茗最为惬意,与麝犊共卧于松柏丰草间,与鹤雏共舞于百花深处,亦为乐事。

    中国民间传统惊蛰将虫蚁喻作搬弄是非的小人,这天有打小人的习俗,把小人的名字写在红纸上,然后用鞋子狠狠地打,寓意小人远离,趋吉避凶和避免招惹血光之灾。贵人相伴左右。后演变成为每逢惊蛰打小人祭白虎的习俗。

    香港旅游发展局对“打小人”习俗有以下介绍
    感觉诸事不顺,小人缠身?找个“职业打手”,帮您击退小人吧!她们没有发达的肌肉,也不懂近身格斗,却能把象征“霉运”的小人打得退避三舍。

    职业打手

    职业打手

    说的就是香港道地的生活文化—打小人。这还可以看作是一种释怀及转运的渠道呢!打小人,都是由老婆婆负责的,她们打小人时口中唸唸有词:“打你个死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得透!打你个小人脚,打到你无鞋挽屐走!”*。

    打小人的祭文

    打小人的祭文

    想要亲历这种在港剧里经常出现的场景?您可以到铜锣湾的鹅颈桥底。这里面对三岔路口,是最佳的“三煞位”,也是最理想的打小人地点。打小人时,老婆婆会燃点香烛、摆出木椅,筑成一个小小的摊子,然后祭出剪纸白虎,拿出拖鞋来把小人打走!

    *广东话,意即“打你个死人头,打到你无法呼吸!打你的小人脚,打到你转身就得逃。”

    “打小人”热门地点:香港岛铜锣湾坚拿道西与轩尼斯道交界(鹅颈桥底)

    鹅颈桥底

    鹅颈桥底

    网上资料编辑

  • 道家养生“五步呼吸法”

    日期:2016.03.01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道家养生“五步呼吸法”

    道家养生“五步呼吸法”

    道家养生“五步呼吸法”

    一、“五步呼吸法”程式

    (一) 仰头吸气在盘坐、端坐、站立,最好是盘坐时,收腹提肛,仰头吸气,同时肩胛骨上提后夹、脊柱后弯,将气吸足。

    功效和机理:在仰头吸气、拉长扩张气管的同时拉长扩张了由16级次组成的支气管直至毛细支气管,可吸进比平时浅呼吸多数十倍的空气,还可锻炼颈、胸、腰椎和肩关节,防治该部位之疾,对抗生活、工作中脊柱总是前弯之弊端;起到拉抻胸、背、腹部所有肌肉、筋膜和扩张了胸腔的作用。

    注意事项:应用鼻吸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初练期,仰头不宜太过,吸气量不能太多,防止头晕现象产生。

    (二) 屏气吸气后暂停动作,此为过渡运气状态,空气不再进出,且尚未进入肺泡,自感胸腹腔空空如也。

    注意事项:屏气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也会产生头晕。

    (三) 头正沉气在口鼻不漏气前提下,肩胛骨上提、向前、下放,同时松肩塌腰(关键诀窍),吸进大量之气即自然下沉丹田。功效和机理:几乎所有的人平时仅使用了一小部分肺的功能,导致废用性退化、老化,采用这一呼吸法,将肺泡百分之百打开,胸腔内压增大,使横隔肌下移,挤压腹腔脏腑下移,腹部自然外凸,可大大提高肺活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起到净化血液、改善肺功能的作用。这是一种消耗体能低而收效高的有氧运动。

    注意事项:沉气时一定要身心放松,才能达到良好的松肩塌腰之效,轻松自然地缓慢将气沉入丹田。

    (四) 屏气气沉丹田后暂停呼吸状态。

    (五)吐气屏气至功效恰到好处之时,缓慢将吸进之气从口吐出,也可轻发“啊”音吐出。

    功效和机理(四、五):

    一是将肺泡全方位打开充气至高胀率状态,大大地改善提髙肺功能,净化血液;

    二是屏气使循环系统阻力增大,促使心率加快、心肌缩力增大,经常为之,自然就强化了心脏功能;

    三是屏气结束吐气过程中,胸腹腔内循环系统阻力突然减小,血流突然加速,呈现与胸腹腔外血管交替性的收缩、扩张,弹性得到有效锻炼;

    四是使淋巴、胆道系统等所有循环系统都受到刺激锻炼,有利于畅通排泄;

    五是由于屏气后吐气,血循环等液体流突然加速的反复为之,可起到药物不能达到的全方位活血化瘀、气血通畅、改善微循环之作用;

    六是由于快速血液流动的作用,血液内的胆固醇、血脂等就不可能沉积到血管壁,加上其他有益因素,自然就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有心血管病者,也可得到自我改善甚或治愈;

    七是在反复进行沉气-屏气-吐气和脊柱后弯过程中,对胸腹腔脏腑起到非常完美的全方位内按摩和刺激活化中枢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效,提高相应脏腑机能,全面增强免疫功能,同时使胸、腹肌得到有效锻炼。

    二、练习“五步呼吸法”应注意的事项

    (一) 从理论或实践来讲,屏气时间与自身体质、心、肺、血管等功能成正比关系,行功者只有结合自身体质,量力而行,才能控制风险,恰到好处,功效卓著。初练、老年、体弱、已有较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屏气时间宜短,循序渐进为妥,预防头晕现象发生,一定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吐气应从口中缓慢均匀吐出为佳。

    (二) 将“五步呼吸法”作为独立的功法练习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次时间可掌握在5-30分钟;最少做9次“五步呼吸法”,4个回圈更佳,每一回圈间隙做4个9次深呼深吸或平缓呼吸,最后一个回圈做完,平缓呼吸4个9次后,擦掌9次,再双手同时轻搓左右面部9次、双耳4个9次、各搓颈椎9次,然后十指由下颌部开始向上向后敲击头面部9个来回,最后用双手掌、背分别各搓左右肾区4个9次,即功毕。若时间紧,仅做搓手浴面也可。

     

    文章转自微博

  • 接玉皇驾

    日期:2016.02.03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接玉皇驾》

    玉皇大帝

    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是玉皇大帝亲自下降人间巡视世间之期,以考察善恶良莠、功过是非,故各地百姓都很重视。而在道观中,更要于前一天(即二十四日)晚上的子时,搭台、献供、举行隆重的接驾(玉皇圣驾)仪式,恭迎玉帝下界临凡巡察,场面肃穆。

    玉皇大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祸福。关于对玉帝的信仰,可谓历史久远,其始于远古之时的天神信仰 和自然崇拜,当时先民们都尊称为“上帝”或“天帝”等。至 宋代,玉皇大帝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当中都有了十分广泛的 信仰,特别是在正月初九“玉皇圣诞”的这一天,全国各大道 观都要举行隆重道场,诵《玉皇经》、拜《玉皇忏》、上《玉皇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道门兴隆。而 普通百姓家也多去道观请香、献供,许愿、还愿等,以期消灾 禳厄,赐福增祥。

    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是玉皇大帝亲自下降人间 巡视世间之期,以考察善恶良莠、功过是非,故各地百姓都很 重视。而在道观中,更要于前一天(即二十四日)晚上的子时, 搭台、献供、举行隆重的接驾(玉皇圣驾)仪式,恭迎玉帝下 界临凡巡察,场面肃穆,气势庄严。

    玉皇上帝,全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 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 帝”,简称“玉皇”或“玉帝”,尊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天 帝”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等,
    俗称天公、玉皇大帝、老天爷等。为众神之皇。统领天、地、 人三界神灵,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玉皇上帝

    玉皇是仅次于三清道袓的至高尊神。玉皇所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宗领万圣,主 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 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 万天帝主。玉皇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

    《玉皇本行经》中元始天尊演说了玉皇本行修证的功德。 经中演说了过去劫中有一个光严妙乐国,净德国王和宝月光 王后,因国王年老无嗣,社稷宗庙无法承传,于是诏诸道众, 遍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一夜,王后梦境中感太上 道君与诸圣真,驾五色龙舆而至。太上道君捧一金容,毫窍 放光,照亮宝殿,王后大喜,乞求道:“今王无嗣,愿乞此 圣为社稷主。”道君曰:“愿特赐汝。”王后醒而有孕。怀圣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降生于王宫。幼帝敏慧,长 帝慈仁,后舍弃王位,于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从 此,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使民安乐。先后历经三千二百劫, 始证金仙,号清静自然觉王如来。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皇经》上元始天尊还演说了供养礼拜玉皇所得的三十 种上妙功德:一者诸仙赞重,二者先亡生天,三者宿殃解脱, 四者所往通达,五者无盗贼事,六者所求遂心,七者除水火 厄,八者横事潜消,九者夜梦吉祥,十者疾病不临,十一者 智慧聪明,十二者人见欢喜,十三者衣食丰盛,十四者子孙 荣贵,十五者六亲见喜,十六者门族和睦,十七者除三恶报,十八者转女成男,十九者形容端严,二十者为国大臣,二十 一者生为帝王,二十二者鬼神钦仰,二十三者得宿命通,二 十四者诸神护念,二十五者九族受荫,二十六者处世长年,二十七者有情赖善,二十八者魔王保迎,二十九者决超三界,三十者白日上升。

    每年腊月二十五日,玉皇要巡察三界,考校众生道俗的 善恶良莠,赏善罚恶。正月初九日为玉皇圣诞,各路神仙都 要为玉皇祝寿,道观中要举行盛大的庆贺仪式。玉皇在其圣 诞吉日的下午圣驾返回天宫。

    玉皇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
    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
    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资料编辑自互联网

  • 因果与忏悔—苦难之源与解救法门

    日期:2015.10.29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第七届玄门讲经暨山城论道活动 – 因果与忏悔——苦难之源与解救法门

    第七届玄门讲经暨山城论道活动

    第七届玄门讲经暨山城论道活动

    2015年10月27日至29日(农历乙未年九月十五至十七日)下午,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重庆市道教协会协办,第七届玄门讲经暨山城论道活动在重庆市渝中区举行。两岸三地高道大德同聚山城,共同探索弘扬道教文化新思路。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悔过修善,福应万灵”,源于《三官经》“悔过愆尤,断恶修善”,意在通过宣导悔过迁善、修养身心、正直化人,来教化引导信众行善立德。

    樊惟证道长

    樊惟证道长

    (本文由香港道教联合会道教青年团樊惟证道长在第七届玄门讲经上的交流讲经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高道大德,各位朋友,您们好!

    我是来自香港道教联合会道教青年团的樊惟证,在香港全真龙门派的蓬瀛仙馆皈依。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因果与忏悔:苦难之源与解救法门》。

    一、因缘难得,读经先有恭敬心

    今天大家有缘在这里读到和听到《太上三官宝经》,实在因缘难得。所以称为难得,是因为经文提到当时天尊说法的物件是“一切诸天上帝三界十方众圣”,而辗转传到人间,真可谓“人间难得几回闻”。很多人常以为,现在要接触道教经文实在很容易,所以读经的时候也就很随意,也不懂得珍惜经文。试想想,世界上能接触到道教的人有多少?有些地方更加不可以上网!更不用谈可以下载经文,或读懂中文了。再者,还有更多的人仍生活在战乱之中,而我们却可以在这么舒适的地方听经学道,这种因缘你说是否难得?如果想到这种幸福,我们便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听经,这样恭敬心便产生了。

    二、清静为本,参悟为要

    古人读经之前要“拜经”和“展经”,先洗手和抱拳躬身,然后小心打开经书细读,当中便需要一种恭敬心和清静心。有了这个心,便可以进入这本经文的大意了。有一位本人十分尊敬的前辈曾经说过,读经有五个方法,就是“参、悟、体、行、证”。“参”就是第一步,就是先要对经文有诚敬的心,然后开始了解经文的文字表意,再渐次入深,摆脱文字的约束,参悟先圣之“心宗”,那就是自然智慧。因此,本人今日站在台上面说话,只是从表像说理,真正的读经是要用行动来修行和内心的体悟。如果我们参与了这次讲经大会,然后回去跟人说,已经了解甚么是《三官经》,这并不是真正的明白。

    三、疾病与因果关系

    《三官经》提到人间充满罪恶,而中心思想是“故作是因,得此苦报”、“冤愆相并,并及子孙”,那就是因果承负的道理。经文提到世间的疾病瘟疫,与因果报应不无关系。人生在世,结怨太深,“冤仇相并,致生恶疾”。今生所受的刑害,是因为“前生不施,今生受之”。试想想,如果我们在路边向途人说,世间的疾病和苦难都是与我们的前生、和结下的冤家有关,大家可以想想对方的反应会如何?不过,现在我可以向大家说了,因为我现在站在宗教的场合里面,如果大家不容许我在宗教场合里讲因果承负,那么你说我又可以在那里讲呢?何况因果承负思想是道教的传统。

    既然在宗教场合里,请容许我讲述一个发生在香港的因果事例。香港有一间在大厦里面建成的小道堂,一星期有两三天是办道教讲座,两三天是大众一起拜忏诵经,另外有一天是免费为善信医病。不过,那位元主持不是用中或西医方式为人诊病,而是他有一种能力,可以看到病人是真的病了,还是一种“因果病”。如果是前者,他会通知当事人早点看医生,而后者则需要用宗教的方法对治。甚么是“因果病”?那就是刚才提到《三官经》的“冤仇相并,致生恶疾”。我们宿世今生结下的冤家,我们今生是需要去偿还的。(许多冤家,都是堕胎、杀动物而招。) 这个小小的香港道堂,没有做任何的宣传,但排队看病的人很多,如果预约,一般要等两、三个月后才会接见。至于药方主要是一种元素 ── 忏悔。

    不少人听到“因果病”便认为是迷信,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宗教体验。对有真正信仰的人来说,当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信仰,或多或少都有他们个人的“宗教体验”,得到神明的启发,令他们一心一意去信奉这个宗教。《上清众真教戒德行经》提到“天下有五难”,其中一难即“富贵学道难”。“富贵”不一定是指很有钱,而是当你生活富足时,便很难有醒觉心。你每天安份守己生活,便以为一生没有过错,那何需忏悔呢?如果你真的这样想,你就是“富贵学道难”的其中之一了;而“反躬自省”用于道教,时间是横跨前世今生。

    四、众生受苦之源──造恶非善

    我们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上班……这些全部都是为了自己做的。试想想,你有那些事情是用无私的心去做?《三官经》提到的“不敬父母”,不是指你打骂父母才是不敬,而是应该想想,我今天有向父母发脾气吗?妈妈在我工作忙碌时致电问候,我是否语气不好便挂电话呢?其实这些行为已经是“不敬”了。《三官经》又提到世人“奸盗邪淫”,你或许会问:“我没有偷,没有犯强奸呀?”但请大家深思,你上班的时候有没有把文具带回家中?当每人拿一份纪念品时,又有否贪心再拿多两三份?其实这已经是贪。至于在街上看到女生而生起邪念,这亦是“邪淫”;刻意穿着低胸衣服及短裙来表现自己,引人注目,亦是“邪淫”。引申说来,道教的“五戒”亦如是,不是不杀人、不做小偷便是守戒,而是你有这个邪念和小贪,已经是在作恶。

    再说,《三官经》提到的“不敬天地,日月三光”,表面上是解释不尊敬天地和日月,但怎样才是不敬天地呢?现在还有人指骂天地吗?是的,我们不能否定世界上仍然有人会指天骂地,而不做好环保工作,破坏地球,也是“不敬天地”。不过,更多的是在光天白日下做恶事而以为没人知道,暗室自欺,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其实已经是不敬天地、日月了。

    五、冤家债主与科学

    再说回因果与疾病关系,经文提到了“冤家债主”这个概念,而“冤仇相并,致生恶疾”的概念是否合乎科学呢?当代中医学很多都已有科学依据,但研究仍对炁(气) 认识不深,这不关乎营养与物质。古人云:“大药即在体内”,所谓大药,即妄心停寂了,真炁(气) 自萌。炁(气) 之存在阴阳,亦包含宿世冤家亡灵,古医学叫“邪风”,可以另一空间影响人体物质,这是当代中医学也没有探讨的,而中国天师道在历史上驱邪治病 (《黄帝内经》云“祝由”) 、又如佛教密咒治病、基督教的灵恩治疗等,都是古人对宇宙实相之认知与实证,验证三维空间的存在,实在不可只简单用“迷信”二字而概言之。再者,上世纪一百年内,有一千项科学的旧发现已被否定,故知科学不一定是真理。

    六、解救法门的根本──真心忏悔

    当然,宿业非朝夕可消除,唯独忏悔一门,真是世间之良药。《三官经》提到很多解救法门,包括皈依三元、斋戒沐浴、诵读经文、修斋布施,其中最重要是“踊跃忏悔,悔过愆尤”。为甚么呢?因为经文多次提到世间灾祸和疾病都与冤家有关,如果没有忏悔之心而诵读经文,那是否可以呢?

    关于“忏悔”,大家都知道“真诚”二字是很重要。不过,很多人理解忏悔,以为知道错了,向人家说一声道歉就是忏悔,但这是用心的忏悔吗?如果下一次同样的环境再来时,我们会否再犯呢?以下请让我说一个真人真事,作为完结:

    很久以前,我在香港看过一段记录片,节目找了几位心理医生,为一些强奸犯做心理辅导。由于是自愿性质,很多犯人都认为犯了案便是受刑罚,做甚么心理辅导呢!最后,只有两位犯人接受辅导。第一天,心理医生向他们问了很多事情,包括犯案时的环境、当时你本来打算去的地方、受害人穿的衣服、你看到她当时是甚么神态、你当时的心态又如何……第一天完结后,大家都认为这个辅导没意思。如是经过三、四天面对心理医生,到了最后一天,心理医生突然要求他们互相扮演受害人,重演他们当日的事发经过。在角色扮演时,当时有心理医生和辅导员在旁,而心理医生仔细描述当时环境:“你是穿着校服的,打算回家做功课,而一个男人拿着啤酒瓶正一步一步走近你……”这时候电视画面终断了,下一个镜头已经是活动的中段,只见到扮演受害人角色那位男生在蹲下来哭着,辅导员在安慰他,那位男生饮泣说道:“我现在终于明白到我当日所做的事,原来她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这个,就是真的忏悔。因为他当下体会到那种恐惧,让自己切身处地去感受,思考会不会喜欢有人这样对待自己?所受的伤害又是如何?这种内观反照并不是口里说一句忏悔或道歉就是,而是完全用心感受当事人的情绪,明白到当时的恐惧。有了这种“同理心”,便是真忏悔了。《度人经》所说的“齐同慈爱”,“慈爱”不是口里说,而是用心感受众生的苦乐。有了这个真心,便是真了。

    说经完毕,希望大家用心参悟,修身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来源:道教之音

  • 重视道经研读传扬道教文化

    日期:2015.09.18 | 分类:谈天说道 | 评论数:0

    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

      欣逢盛世,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于1996年组织发起对道藏经典进行整理编校,编修成一部新的传统而实用的道藏,定名为《中华道藏》,这是继明正续道藏经编纂以来新的一次大规模整理,是盛世修典传统的继续,得到了教内外的大力支持。

      经以为径世界上的各大传统宗教,都与其起源地区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联系,而宗教又在自己的创生和发展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经籍,并有自己宗奉不二的经典。生长于中华沃土的道教,与华夏文化密不可分,既是三代以来传统中国巫史文化的继承者,更是道家文化的直接继承和发扬者,不仅重视华夏固有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中也包括对不同文化体系的吸收与融合。更重视自身经典经书的传授、研读、诵习和整理。在道教看来,道教经典的由来、传授、奉诵等都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说:“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降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三元乃由道的妙一之气分化而成,既是经诰“从本降迹”的起始,同时也是“万物斯备”的本源。按《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中说是: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成三气,又从三气变生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其三元分别是,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分为三。道教最高信仰的三清境三宝君则就是三元的形像体现,分别是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他们各说了十二部经,成为道教尊奉的三洞三十六部尊经。秘而藏之,以传授有道之君。诱俗修仙,从凡证道,显扬道德,同契妙理,保命护身,化育群方。 

      据《道教本始部》载:今之相传的三洞之一的《灵宝经》,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钟山。其后是葛孝先、郑思隐得而师资相承,蝉联不绝。藏于上清之宫,灵妙虚结,自然之章,玄古之道的上清经,太元真人茅盈曾师从西城王君受授,汉孝平皇帝时再度由西城真人于洛阳之山传授给清虚真人王褒,褒又于晋成帝时授紫虚元君南岳夫人魏华存,后由杨羲许谧诸真相传于世。洞神之《三皇经》自三皇八帝之后,其文亦隐。至晋武帝由鲍靓于嵩高山石室得见,自盟而受,后传于葛洪真人,相传行世。祖天师立教布化,先获老君降授灵宝之文,再得老君授以《正一经》及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并得《太平洞极之经》,尊奉《五千言之文》,且始开道门经录之授受。宗道德,崇三洞,秉真一,正人心,福国家,益世教。由此可知,道教经典传授之神圣、演道教化之重要,故而被信仰者奉为必须皈依敬奉三宝之一,倍加珍重。

      道教在创立之后,其所奉持的经典道书在传行中日益增多,为使之真正发挥传扬真道,敷衍大义,为学道寻真者辅以正途之由径,并使之在传承中得到积累和丰富,六朝以来,历代的道门高士都积极地对道教经典道书进行收集和整理。东晋葛稚川始访搜天下道书经典,作遐览着录其目以传存于世;继有陆天师修静广集道书,刊而正之,以整辑遗踪,提纲振纪。编撰《三洞经书目录》,总括于三洞。并著书释微,强调要以斋直整洁心身,持守正一盟威禁戒科略,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道俗归心,大敞法门。再有梁道士孟智周依据三洞作《玉纬七部经书》,所谓七部是“三洞与四辅”,三洞是洞真、洞玄、洞神,四辅是太清、太平、太玄和正一。太清乙太一为宗,大道气之所结,清虚体大,道乙太清辅洞神;太平以三一为宗,明六合太通为一,正平之气斯行,道以太平辅洞玄;太玄以重玄为宗,崇玄以致,以玄为太,道乙太玄辅洞真;正一者,正以治邪,一以统万,遍陈三乘。“盖乃总道化之教方,统玄门之正典,包罗群艺,综括众文”。至唐朝开元年间,在三洞四辅体系架构下,道教的第一部经典总集《开元道藏》编纂得成,不仅使道教的经典体系得到确立,而且使道教的思想文化得到空前的丰富和繁荣。宋朝时又编纂成《政和道藏》,并在福州雕板刊行,是中国印刷史重要文献。其后金、元、明历代皆有《道藏》之纂修,元道藏的重修,再度促进了道派和道教文化的整合,开创了道教发展的新局面。明正续《道藏》编成,既综括了各派道书也使各道派凝合成一个文化整体,使道教的文化精神又重新被激扬起来,为各大道教名山宫观所珍藏,视为镇山镇观之宝。 

      道教所集的经书典籍,在道教看来这不仅仅就是几千卷书籍,她的行世也不仅是文献典籍的丰富,而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由凡俗通达到神圣的由径,只要潜心参究便可寻真得道,超凡入圣。《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说:经者,由通之径也。《云笈七签》卷九中亦说:道学七经。经者,径也,由也,常也,成也。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六朝以后,随着道经得以系统的整理,道教经 授受的传统得到继承并高度重视,道经作为学道修真的由通之径的重要性在道门也得到了落实和强调,修道者的在道门的道阶品秩与参究经书多少有了密切的联系。《三洞修道仪》说:凡初欲学道,先到师门受训,性情稍淳后授三戒五戒,禀承戒律稍精方可得求入道,再经过一个阶段始可入靖诵经,思神行道,次后不选年代,经业转精方参洞经,诣三师请授正一盟威 ,授正一法文诸经;而后进阶为洞神道士者必须参学洞神十二部经;进阶为高玄道士必须参究道德、西升、玉历、妙真、宝光、枕中诸经;进阶为升玄道士必须参究明真、玉匮、升玄诸科仪经卷;进阶洞玄道士必须参究灵宝洞玄诸经;进阶为三洞道士则必须授受三洞经教、九真科法;再进则为大洞道士,就为得道者。由此可见,学经多少不仅是学道进阶的由径,也是衡量道行高深标准。是故《正一修真略仪》说:修真之士,既神室明正然,摄天地灵祗,制魔伏鬼,随其功业,列品仙阶,出有入无,长生度世,与道玄合,故能济度死厄,救拨生灵,巍巍功德,莫不由修奉三洞真经、金书宝 为之津要也。

      经以载道,道教的经书虽然包罗至广,但其所要阐明的则是她信仰核心—神仙之道,也就是说她的经典的编纂和经典体系的架构都是围绕这个信仰体系的,否则就不是道藏。道教徒参学研习道经的目标就是要学道悟道、修道证道、传扬大道、度己度人、福国裕民,最后成为得道合道的神仙,是谓经以载道。比如关于道经中的三洞义旨,《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说: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又说:三洞经符,道之纲纪。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名洞神神宝;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名洞玄灵宝;既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名洞真天宝也。从上述的一段经文中我们可知道,三洞经本乃是通达于玄妙之道的,只是洞神、洞玄、洞真各个所妙化的道的境界不一样而已。从社会的现实和修道者的实际来说,道书中所阐述的天人哲学和长生度世的道理无不发人深思,具有重要的启示。《度人经》说:仙道贵生;仙道贵度;仙道贵实。直发道旨。并告曰: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通玄究微,能悉其章。信行道者,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自,齐同慈爱,咸行善心。《道德经》则说:道者,万物之奥。又曰: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为何是万物之奥;万物又为何莫不尊道而贵德。唐著名道士吴筠曾作《玄纲论》阐述其要说:道者,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德者,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群生不知谢其功,百姓不知赖其力。又《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度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清净经》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太上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正己化人。总之,经典所载之道和教化之方,道德性命之学,长生度世之妙等等无不备载,所有的信行修炼、教化济人的要义都是作为道教信仰者必须参究明了的,否则就难以承扬起自己所信仰的事业。吴筠在《玄纲论》中曾说:道虽无方,学则有序,故始于正一,次于洞神,栖于灵宝,息于洞真,皆以至静为宗,精思为用,斋戒为务,慈惠为先。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道门十规》中亦说:若元始说经,当以度人上品为诸经之道;灵宝说经,当以定观、内观为要;太上立教,当以道德、日用为规;内而修己,则虚皇四十九章经、洞古、大通、生天、清静诸经最为捷要;外而济世度幽,则黄帝阴符经、玉枢、北斗、消灾、救苦、五厨、生神诸经,玉枢、朝天、九幽诸忏,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径。并说:经以敛心,经以著念,使晨夕能焚诵不辍,消除魔障,增广道缘。为此,道门还专门编辑了日常诵习的功课经供信仰者诵习奉持,并强调是以功课为课己之功。

      经典的极其重要性,《云笈七签》卷十中所引的经文说:夫守道之法,当熟读诸经。并说:夫道者,谓道路也。经者,谓径路也。

      行者,谓行步也。德者,谓为善之功德也。法者,谓有成道经,可修读而得道也。谓有成道路之径,可随而行之。作为一个道教的信仰者或研究者,要想真正地弘扬和研究道教就当潜心研习经书,了而悟之修身护命以度己,得而发之以启迪世人。也只有皈依日诵参究持之以恒,才能如《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所说:诵持万遍,妙理自明。诚然,奉诵经书最重要还是要读出自己的心得和理解。深邃博大的《道德经》五千言,两千年来研读注疏者难以其计,《道藏》收录了百家,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心得和理解,故而能自成一家。以至今天我们还会日诵日有所得,并越来越感到她的伟大和对现实社会与人生启迪。又如《度人经》中的名句“齐同慈爱”,平平常常四个字,包藏着深刻的人生的哲理、和谐社会人群的至理和为人度世的原则,值得人们细细品味。读经一方面是把自己的理解和所得著书以传于世,集己之学上继往圣下达来者;一方面是个人所得以为今用,二者同样重要和可贵,对社会和人生的价值也有着同样的意义。道教丰富的经典道书和经书中许许多多的警世箴言,只要我们能静心研读,必定会学有所得,得有所用。但对经书及箴言的研读,即读经的理解与心得,还应付诸生活实践,通过实践来履行体验,对务道者来说就是要修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登山一样,只知道山的秀美清新、山的空旷幽静、山的险峻宏伟、山的物种繁华等等,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会有更真切的感受,否则是不可能完整的。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实践或修行,研读经书的理解和心得才能得到不断深入和升华,利益心身,并能惠及他人和社会,福国裕民。

      道书经典的传授、研读与整理,是神圣和极其重要的,这也是成为传统宗教且为人们尊奉的前提。社会不同人群都可以从中受到启益,学道修道更是可由此登堂入室,了悟道意,从凡入圣,合道冀仙,精神升华。历史地来看,道经的整理和《道藏》的编修,往往是道教文化承传和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开始,这种承传和发展又往往带来道教新的兴盛局面,不仅使道教的经典体系得到确立,促进了道派和道教文化的整合,并使道教的思想文化得到丰富和繁荣,使道教得到“中兴”。从某种意义上说,《道藏》及其所有的经书,她所记载的中华古代文明,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共同创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文化宝藏,道藏所集经书,内容丰赡,涉及到哲学思想、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卫生健康、经书整理、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民俗观念等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不仅是道教界的,同时也是整个华夏民族乃至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经以为径,经以载道。让我们都来重视道经的研习和整理,传扬道教文化。 

    (文章编辑自龙虎山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