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之老子
老子为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一,据《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记载,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太上老君,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开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师宝天尊”等。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太上老君”。关于老君的来历,《云笈七签》云:“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而老子,字伯阳,諡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亦称为“伯阳”、“老聃”、“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等。葛洪《神仙传•老子》载:“老子者,名重耳,字佰阳,楚国苦县曲仁县里人也,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老子。”
宋时道士作《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第二十三化降圣迹亦言:“商二十四王祖甲三祀,乙丑岁,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炁,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于 亳州东国(刘向书作陈国)苦县濑乡(《史记》作厉乡)曲仁里,涡水之阴,灵飞李氏之家。是时,尹母昼寝,梦天开数丈,众仙捧日而出,良久,视日渐小,从天 而坠,光灿夺目,大如弹丸,母受而咽之。觉,怀有娠。由是容颜益少,神炁安闲。所居之室,六炁和平,冬无凝寒,夏无祁暑。祥光照舍,众恶不侵。不觉八十一 年,至商二十九王帝乙十一祀,岁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卯时,因从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老子。是时,阳景垂辉,祥云荫庭,万鹤翔空。有九龙荐水,以浴圣 姿。龙出之池,因成九井。下地即行九步,步生莲花,谓曰:“吾于多劫之前,降生于西那玉国李谷之间。”故指以示人,非今时始此姓也。名耳,字伯阳,諡曰 聃。聃,《说文》云:“耳漫无轮。”谓能博古通今,故諡号曰“聃”也。
历代的不断演变
东汉延熹八年(165年),边韶作《老子铭》说:“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正一盟威道经书《老子想尔注》乃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南北朝(420~589年)时,南方道教崇三洞教主三清天尊,北方道教则崇老子神化之太上老君,在南朝道教所传七部经教体系中,道德天尊所说洞神部经是《三皇经》,老君所说《道德经》 是太玄部首经。
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魏书》的《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唐太宗时焚禁《三皇经》,以《道德经》代之。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以老子李耳 为同姓,推其为宗室远祖,建太清宫以供奉,仪规同于朝廷,而实为宗室祖庙,太上老君遂最终确定为太清境洞神教主,即道德天尊。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 (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
老子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人,都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如最早是上古仙人广成子,然后是仓颉,周代的老子是伯阳父,春秋的老子是李耳,战国的老子是周太史赡,汉 代则是三张(祖天师张陵、系天师张衡、嗣天师张鲁,以系天师居多)。所乙太清宝诰里有“历劫度人,随方设教,隐圣显凡”等语。
另外,关于《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鸿钧为太上老君师父的说法属子虚乌有。鸿钧本作鸿均,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的《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 乐?”鸿均指的是天下太平,大道之世。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把鸿钧称为三清之师,借喻道教大罗天,而在道家经书、典籍内都没有此记载。道教的最高神是三 清。总称谓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位于玉几下三宝景阳宫。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 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二月十五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诞
太上老君宝诰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资料转载自道教之音
-
丙申年(2016)香港道教日开幕典礼“和谐社会,为而不争”
自2013年开始,政府将每年3月的第2个星期日命名为“香港道教日”,香港道教联合会为隆重其事,2016年3月13日举办了“丙申年(2016)香港道教日开幕典礼暨祈福香港赞星科仪”活动。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中联办协调部副部长张强、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啬色园主席陈东等亦有出席。
梁德华道长愿和谐社会“为而不争”
道教界前贤成立香港道教联合会以凝聚香港道教的坛堂宫观及信众,自2001年开始举办“道教节”至2013年得到特区政府命名为“道教日”,每年一度的庆典至今已有16年。一直秉持“道通天地、继往开来”信念,维持中国人民族精神及宗教信仰,包容天地,亦将道联会宗旨传承下去,宣传道家思想及习育道德的文化,希望令香港这弹丸之地向前配合民族发展,维持稳定繁荣,和谐社会“为而不争”。刘江华局长冀活动发放“正能量”
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于致辞时肯定“道教日”对香港的意义。道教一直弘扬传统道德文化,二千多年继往开来,倡导慈、俭、谦让的美德,具有积极启迪的作用,在中华文化演变承传中,担当重任。道教的经典中,亦有不少是我倒平常生活中的智慧。期望这智慧传承,致力于经济建设及提高教育质素,能在香港开花结果,和谐共容的社会能持续发展。他强调,道教日庆祝活动是本港每年盛事,今年更配合政府筹办的“欣赏香港”活动之一,道联会主办一连串的活动,冀将道教文化广泛地融入香港社会,让大众更能了解道教文化之精粹。活动精采纷呈,冀能向市民发放“正能量”,凝聚社会为港祈福。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董中基道长
道教是中国本土固有宗教,千百年来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为民族精神的传承作出重要的贡献。香港道教联合会多年来,透过文化展览、专题讲座、科仪法会、等活动,加强与内地的道教团体紧密联系,弘扬及提倡正统道教精神,作出贡献。道教日首次搭建“赞星行运桥”
活动的焦点是由圆玄学院承坛,并联同其他坛堂约100多位道侣主持为香港市民祈福,法演“祈福香港赞星科仪”。道联会更首次搭建“赞星行运桥”,让市民和旅客体验走仙桥转运,为个人祈福及为未来在18区举行的连串“道教日”活动展开序幕。道联会主席梁德华道长表示,期望法会能为香港大众祈福,驱除社会纷争,令香港配合民族发展维持稳定繁荣。梁德华道长于活动后接受访问指,道教日除了是信众庆祝“太上老君”诞期,寄望福庇万民外,亦希望将传统道教文化推广予香港市民,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精髓。而“赞星行运桥”更是活现了中国和道家文化,寓意祈求28星宿给信众带来健康及无厄运,“行过这道桥就让信众得偿所愿”。梁道长又指转运桥以往只会摆设于场地供市民观赏,今年是首次搭建此桥,市民于走桥时可将两只手腕抱合,形成“手抱太极”手势,分享祝福。
此外,道教日系列还包括“道教神像仪式展览”及“仙真出巡暨仪仗巡游”等活动。道联会将首度迎来台湾松山慈惠堂重1吨、高3米的王母娘娘原木雕刻金身参与,还有福建天后神像及香港广泽尊王、文武二帝、黄大仙等共20多尊神像。巡游将于本月27日下午1时45分由深水埗枫树街球场出发至尖沙咀文化中心,预料将有超过1500名信众参与。
部份资料编辑自互联网
-
庆贺“文昌梓潼帝君圣诞”
《庆贺文昌梓潼帝君圣诞》,农历丙申年二月初三(西元2016年3月11日星期五),文昌帝君是主宰功名、禄位、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道教尊为主宰功名利禄之神祇。明史礼志载: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今四川)七曲山,仕晋战死,民间立庙祀之。唐宋屡封为英显王,元代加封为“ 辅元开化文昌司禄仁帝君 ”,每岁以农历二月初三生辰日隆重祭祀。
化书载: 文昌帝君降笔清河内传,自述其身世,谓生于周代初年,后有七十三升化,西晋之末,又降生于越西隽之南,姓张名亚子,又曰张善勋,其中历述其灵异及司禄事。民间又尊为“ 文曲星 ”,专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而受到读书人崇奉。 文昌帝君神座两侧,常塑有天聋、地哑两童子,传说是帝君为防止天机泄露,特安排此两助手,使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闻。因之,帝君司科甲主立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皆能公正廉明也。今日学子参加联考前,常祈帝君佑其中榜。
其实拜祭文昌帝君,可说是中国传统中,一种对文人的尊重和向往的表达仪式,时至今日,除了莘莘学子之外,只要是从事与文字及纸张有关的行业,都会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时向这位掌管考试、文学的神贺寿,以求能得其庇佑,能够在学业上、以至科举考试中,能够得到好的成绩。
香港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不算多,比较著名的是位于上环及大埔的两间文武庙。之外,一些中、小型庙堂通常有供奉文昌帝君。每间庙宇拜祭文昌帝君的方式也大同小异,可以请教庙祝。不过,正式在参拜过程中,就必备葱和芹这两种寓意“聪明”、“勤力”供品,让参拜的学生都会聪明勤力。
另外,不少庙堂都会举行开笔仪式,手续是以四枝毛笔参拜安文昌帝君后,由学生亲手以这些毛笔写一些吉祥语句例如“学业进步、科科满分”之类的祝愿,这个仪式是从前每个父母,都会为子女进行的,就算是现代社会工作繁忙,也可以在家中面向今年文昌星的方位进行简单的开笔仪式,今年的文昌位为正北方,可以上香及放置祭品后,面向这个方位进行开笔仪式。
香港拜祭文昌帝君的寺庙:
荷李活道文武庙
地址:香港上环荷李活道124号
交通:乘坐巴士或小巴经皇后大道西在乐古道口下车沿石阶行上左转。省善真堂
地址:九龙塘律伦街7-8号
交通:九龙塘地铁站沿多福道步行约五分钟。梅窝文武庙
地址:大屿山梅窝白银乡
交通:乘船到梅窝码头再向银矿湾方向步行二十分钟。林村文武庙
地址:大埔林村乡放马莆
交通:从大埔火车站转乘64K巴士或小巴,在林村下车可到。网上资料及相片编辑
-
二月二龙抬头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 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
《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徉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曰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怡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 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 “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 “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 〃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的美好愿望。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 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者腰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 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4勒奥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 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此外,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而且各地都有一个特别的说法,如食用面条叫”吃龙须”(吉林)、”挑龙头”(河北),吃水饺 叫”吃龙耳”(吉林)、”吃龙角”(河北)、”按龙眼”(内蒙古)、”吃龙 牙”(北京)等。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还有一种,名日”太阳糕”,是用来祭太阳神的。民间有在二月初一这天祭太阳神的习惯,后将土地神的生曰也纳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称中和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这种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鸡是太阳的象征,鸡鸣,则太阳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驴 打滚”是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 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曰,该曰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
庆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刘渊然祖师”圣诞
正一全真通玄妙 功济生民泽流芳
庆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刘渊然祖师”圣诞
刘渊然祖师,道号体玄子。明代著名高道,曾“领天下道教事”,敕封 “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在道教尊为“玄功广法天尊”,“扶宗阐化天尊”,“宗师保举天尊”等。他因身兼全真、清微、净明诸派之传,开宗长春派,在后世影响深远。
刘祖年十六遂入道受符法。为祥符道士,拜陈方外为师,学得“五雷法”,据说他道术高明,一时传为神人。二十来岁时,专程到龙虎山,拜谒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刘与之交谈三日后别归,自谓得天师正学,遂矢志于道。后来,刘祖又至雩都即今于都县紫阳关,从赵原阳学炼丹术。
明仁宗立,赐号长春真人,给二品印诰,与当世道教大师正一真人地位相等。刘祖高超道法的影响,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民间,而且还渗透入皇室内部,而这对于道教发展之推动是非常巨大的。并将道教成功地传播到了偏远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除了高超的道法外,刘祖的影响还通过其高足来展现。刘祖门徒众多,其徒有邵以正者,云南人,早得法于渊然。并以其“警悟过人”的智慧和学识,奉诏偕天下高道校《道藏》经,编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部官修《道藏》。
另外,刘祖旁通医药,济民利物为心;集诸宗道法,精其教事。《明史・方伎传》评长春真人:“淡泊自甘,不失戒行。”宣宗所作《御制山水图歌赐长春真人》赞其:“凡历四朝,阐玄元之妙,著感通之功,摅恭秉诚,老而逾笃。”
长春真人圣诞、飞升日及宝诰
1、圣诞:农历二月初一(《玉匣记》)
2、飞升:农历八月初八(《龙泉观通妸真人祠堂记》)
3、宝诰:志心皈命礼(滇中昆明南滇金丹符箓长春正派流传)
明代真仙。皇清宰辅。悟玄元一炁。就金阙华峰。六根清净宿慧。忆七十之身。三田宝贵。脱劫超九重之先。功济生民。泽流后世。降魔护道。驻裔宗于龙泉。祷雨 祈晴。受勅封于贝阙。派分南北。为神仙之领袖。登传天云。作道院之玄宗。名列金阙。职偹斗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护国佑民真宰。神仙大梵真人。玄功广法天尊。
志心皈命礼(滇中昆明南滇金丹符箓长春正派流传)
玄门宰辅。道院法师。宿承宗风于长春。阐道大化于昆水。中和仁慈。雅正清真。作西南开山之祖。为中华承绪之间。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蓬岛神仙。灵泉福主。扶宗阐化天尊。
志心皈命礼(滇西保山长春灵宝派流传)
长春演教。永昌选仙。现身为玄教之师。宣法扬道德之妙。降迹京都。通州三河之县。阐教云南。三迤永昌诸府。远离京师。忘世上之名利。游历云南。传正法于尘 寰。边陲众生。敷仰赈济。法界群黎。有赖提拔。知真身心。周济悯容常在念。识假性命。名利声色尽著空。随缘点化。度潘柴以成正果。贪心求雨。训沈霍而明大 化。法通儒道释教。训遗谦忍慈俭。演传夹颂鸿仪。宏开道宗玄门。西山藏骨。南国成真。弘祖师之法门。为玄裔之模范。大忠大孝。大慈大仁。开方启教。灵应祖 师。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祖师。刘大真人。宗师保举天尊。
资料编辑自“道教之音”
-
万物皆由道而生 对神明持敬畏之心 – 道教信仰及道教文化系列讲座四
教阐南洋 – 道教信仰及道教文化系列讲座四
万物皆由道而生 对神明持敬畏之心
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蓬瀛仙馆副理事长梁德华道长应马来西亚北海斗母宫邀请于2016年3月6日为当地善信举行第四次道教信仰及道教文化讲座。
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说,若明了世间万物皆由“道”所生,就应该对“道”及其体现的神明抱景仰和敬畏之心。
也是香港蓬瀛仙馆副理事长的梁德华说,善信应该对“道”及整个道教文化的教导心存敬畏,而不局限于单一神明仙真。善信需尊重神明的劝化,并以神明的教化作为学习模范,以及事情处理和待人接物的标准。“当中的“敬”是尊重神明的劝化,“畏”是指本身不能实践应用便有惭愧之心。”
梁德华道长是晚主讲道教信仰及道德文化系列讲座(四)时说,善信可从吕祖师遗世的圣迹及宝殿开始学习,因为不但符合道教宗派的道统,亦能反映整体道教思想与脉络。
此讲座由马来西亚斗母宫九皇大帝总会主催、北海斗母宫主办、蓬瀛仙馆协办,昨晚的主题是“如何学习道教文化”。
出席者尚有马来西亚斗母宫九皇大帝总会会长拿督李贤源、讲座会主任陈治中等。
主讲内容全文
梁德华道长道教信仰及道教文化系列讲座四 – 如何学习道德文化部分图片及资料转载自(光明日报)
-
惊蛰打小人
2016年3月5日农历正月廿七 ──节气“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响,大地万物开始萌芽生长。动物昆虫入冬以来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动物被春雷惊醒后,开始苏醒、活动,迎接春天的来临。农民怕蛇虫鼠蚁钻出来破坏农作物,祭祀白虎星君的座骑白虎,以镇压蛇虫鼠蚁。
是日惊蛰,雷发东隅,潜蛰惊出。此时节,暖风细雨,草木蔓发,鸟虫鸣啾,步入山径或弄泉玩石,或漱齿濯足,林涧拾松枝汲山泉,焚妙香煮苦茗最为惬意,与麝犊共卧于松柏丰草间,与鹤雏共舞于百花深处,亦为乐事。
中国民间传统惊蛰将虫蚁喻作搬弄是非的小人,这天有打小人的习俗,把小人的名字写在红纸上,然后用鞋子狠狠地打,寓意小人远离,趋吉避凶和避免招惹血光之灾。贵人相伴左右。后演变成为每逢惊蛰打小人祭白虎的习俗。
香港旅游发展局对“打小人”习俗有以下介绍
感觉诸事不顺,小人缠身?找个“职业打手”,帮您击退小人吧!她们没有发达的肌肉,也不懂近身格斗,却能把象征“霉运”的小人打得退避三舍。说的就是香港道地的生活文化—打小人。这还可以看作是一种释怀及转运的渠道呢!打小人,都是由老婆婆负责的,她们打小人时口中唸唸有词:“打你个死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得透!打你个小人脚,打到你无鞋挽屐走!”*。
想要亲历这种在港剧里经常出现的场景?您可以到铜锣湾的鹅颈桥底。这里面对三岔路口,是最佳的“三煞位”,也是最理想的打小人地点。打小人时,老婆婆会燃点香烛、摆出木椅,筑成一个小小的摊子,然后祭出剪纸白虎,拿出拖鞋来把小人打走!
*广东话,意即“打你个死人头,打到你无法呼吸!打你的小人脚,打到你转身就得逃。”
“打小人”热门地点:香港岛铜锣湾坚拿道西与轩尼斯道交界(鹅颈桥底)
网上资料编辑
-
广府庙会,幸福相约
以“广府庙会,幸福相约”为主题的广府庙会是广州市越秀区重点打造的南方极具影响力的广府民俗文化活动品牌。2016年2月22日上午,第六届广府庙会开幕展演在城隍庙忠佑广场举行,再次与民众“幸福相约”。
本届庙会深入挖掘“羊城”五羊五仙历史文化和祈福文化内涵,推出《五仙送福》表演、《五羊仙舞》舞蹈,并首次呈现《五仙祈福》仪式。其中,开幕展演推出的《五仙送福》表演,再现了五仙降临羊城赠穗民众的情景;《五羊仙舞》重现以羊城民众祭祀五仙为主题的舞蹈。民俗文化巡演首现的《五仙祈福》仪式,展示了羊城民众喜迎五仙、五仙赠穗福佑羊城的过程,庄重大气,将广州“羊城”别称蕴含的美好内涵进行了充分诠释。
《鼓舞飞扬》是由九人九大鼓的表演组成,在阵阵鼓声中赞颂和欢庆和平幸福的时代。更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唐彪献唱送祝福及地道的粤剧行当表演等。另外,开幕式当天下午18:00,在天字码头将举行水上庙会的开船祈福仪式,游客可在珠江边观看祈福仪式,仪式结束后游客还可登上幸福船游览珠江美景。
本届庙会在往届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为庙会增添新色彩,如“广府潮墟”、“青少年广府文化嘉年华”、“广府民俗文化巡演”等,还首次推出“祠堂庙会”,而其中最特别、最受关注的是,在庙会开幕式上首次亮相的“2016广府庙会吉祥物”。广州知名设计人炭烧老广参加了历届广府庙会的活动,一直对广府庙会非常支持和推崇。他精心研究广府文化的丰富内涵,结合广府建筑和非遗元素设计了吉祥物鳌鱼。开幕式现场邀请了广府文化专家饶原生和设计师炭烧老广分享吉祥物设计的背景、创意和意义,专家认为鳌鱼的设计形象鲜明独特,具有广府特色,体现了“敢为人先”、“独占鳌头”的文化内涵。炭烧老广将鳌鱼的形象设计赠予广府庙会组委会。
为期7天的庙会,在城隍庙前忠佑广场中心舞台及展示区、灯会区、美食区、商贸区等活动区域,都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能充分满足民众吃、喝、玩、乐、游、购、娱的全方位需求,还可参与各种互动游戏,让广大市民、街坊百姓尽情参与其中,感受广府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有机会免费把精美礼品抱回家哦。一起来了解广府文化,相约幸福广州吧。
28日下午在越秀区城隍庙忠佑广场举行广府文化代言人总决赛暨广府庙会闭幕式。并产生12位代言人,代言人总决赛参赛者年龄最小的为六岁半,最大的竟有六十多岁,但从众多草根达人出选拔出的候选选手,个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魔术、特技、歌舞、弹唱等精彩的比拼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总决赛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同时还诞生了其他各种奖项近20个,其中广府文化代言人风采奖7名,创新奖2名,最受媒体关注奖、最受网友支持奖、微信人气奖各1名,闭幕式最后为获奖达人颁发了获奖证书。本届庙会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共开展70多个项目、280多场活动,吸引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文化界专家认为,持续六年举办庙会这一新的过年习俗,已成为广州人开年的必备节目。
简单的安座仪式后,祈福法会正式开始。来自罗浮山黄龙古观的高功法师拈香礼拜,踏罡步斗,祈愿在广州都城隍的庇佑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道教协会会长潘崇贤道长宣读祭文,与在场信众共同拜谒,祈福中华民族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来自香港的青松观、愿诚园、云鹤山房等友好宫观也参与本次祈福法会。
七天的活动里,除了城隍庙中心舞台,美食街和非遗街是民众最爱逛的地方之一。美食区每天人山人海,超百款美食中七成都是地道广味,平日隐于小巷的小吃店,更创下日卖千份鱼皮的纪录。非遗街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则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品。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猪笼入水饼印、醒狮饼印……参与庙会的饼印制作技艺展示摊位,吸引了不少人。师傅余兆基说,自己家族制作饼印已经有百多年历史,这是第一次在广府庙会亮相,一天能卖100个。2016年的非遗展区中,月饼印制作技艺首次登陆庙会大舞台,也是唯一未完成申遗的项目。越秀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杨衞国表示,通过收集资料,发现广州的月饼模制作曾远销海内外,于是通过上门走访,发现了这家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已传承到第六代的余同号饼印制作老字号。
杨衞国说,一开始余同号第六代传人余兆基由于“怕出名”等原因,一直不愿配合申报,后来总算同意在庙会上摆摊展示手艺。目前其非遗申报仍在进行中。作为唯一一个不是非遗来参展的手工艺人,余兆基表示,他2016年将饼印制作技艺申请非遗。余兆基回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鼎盛的时候,以前莲香楼、陶陶居的饼印都是他做的。现在他们都用现代化机器取代了,反而是香港很多酒家还是在用这些传统的饼印。余兆基称,自己的饼印都是出口东南亚比较多,外国人还有海外华人比较喜欢,他们很注重手工和出品。而且手工的饼印平时不用的时候,也能当工艺品摆设。余兆基还对饼印进行了创新,有的饼印可以放自己的照片。
由越秀区中小学的孩子们当主角的广府文化嘉年化系列活动,28日上午在越秀区东山体育场举行。整场活动贴近本土特色,由“广府话”挂帅,不仅全场广府话主持,还展示了广府话讲古和广府话童谣。
据悉,本次嘉年华的参演学校有近30间,参与学生超过1500人。越秀区委常委陈晓丹表示,广府庙会已成为广府民俗节庆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州本来是没有庙会的,现在看来庙会已成为广州人的重要节庆活动。”在首届庙会举办时,岭南文化学者饶原生曾持反对意见,因为庙会是北方习俗。如今六年过后,他也承认民俗是可以创造的,庙会已成为广州延长过年,全球广府人怀缅本土情怀,感受广州年味的场合。
饶原生认为,广府庙会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元宵过后正是人们陆续返穗的时候,有时间在广州体验广府年味,也弥补了他们因为春节返乡无法感受在穗过年的遗憾。
互联网资料编辑
-
香港道教日2016
王母降鸾增福寿 仙圣云集降吉祥
众生承恩消灾障 百业兴旺喜洋洋香港道教日2016活动巡礼新闻发布会
2016丙申年第十六届香港道教日,香港道教联合会 (简称 “道联会”)于2016年2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本年 2至6月,在本港18区推行一连串“香港道教日”庆祝活动,让社会大众及海外旅客亲身体验本地文化。仙真出巡暨仪仗巡游
“香港道教日仙真出巡暨仪仗巡游起步典礼”被加入政府筹办的“欣赏香港”(Appreciate Hong Kong)活动。今年的道教日创下历届两项之冠,包括今年巡游焦点之一,展出从台湾松山慈惠堂首度来港的三米高和重一吨王母娘娘原木雕刻神像,以及由逾千位工作人员参与“仙真出巡暨仪仗巡游”云集历届最多,逾20尊仙神圣像于九龙巡游,祝愿香港社会猴年繁荣安定。“易学图像”展览及“卦象生活应用”讲座
今届“香港道教日”的“易学图像”展览,展出已故著名易学大师游自在先生之“易学图像”作品。及适合年青人、管理阶层和文青的“卦象生活应用”讲座,从文化角度由浅入深阐释道学的生活智慧。讲座由资深历书编纂学者蔡兴华女士、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博士、中华智慧管理学会创会会长彭泓基博士及易学图像展览及讲座筹委会主任黄成益博士主讲。“18区敬老万人盆菜宴”
道联会今年“18区敬老万人盆菜宴”拟供近10,000位长者享用、中医义诊设有500个名额,另设有道经乐和粤剧欣赏会等,让社会大众从关爱、美食、音乐和艺术层面,深入体会道学和道教思想。道联会简介本港首座“香港道教文化中心”发展蓝图
道教有超过二千年的悠久历史;根据政府数据,香港的道教信徒逾100万人。而道联会于2001年开始至今已举行“香港道教日”有16年。道联会一直团结各坛堂宫观举办道教节,透过文化展览、专题讲座、科仪法会、道乐演奏及敬老斋宴等活动,旨在弘扬及提倡正统道教,以道教教义和哲理净化人心,服务社会。香港道教会现向政府申请拨地,兴建一所“香港道教文化中心”,务求成为香港的道教新地标及道教文化活动集中地。道联会于去年推出“香港道教文化中心”概念,冀为道教信徒提供一个宗教活动的场所,加强凝聚力,并将道教文化广泛地融入香港社会。道联会拟在粉岭坪輋地升平学校旧址,建立一个占地13,290平方米“香港道教文化中心”,因应实际需要分为四大区域,包括文化区、广场、生活区和地库。
香港道教日2016大会筹委会
是次发布会邀得香港道教日2016大会主席梁德华道长、香港道教日2016活动经费筹备主席汤伟奇会长、香港道教日2016大会副主席兼道教日联欢晚宴、十八区盆菜宴筹委会主任叶文均道长、香港道教日2016大会副主席兼道经乐欣赏会筹委会主任曾忠南道长、香港道教日2016活动统筹及执行主席梁伟明道长、香港道教日2016十八区盆菜宴及仪仗巡游赞助、儒释道功德同修会董事局主席周修忠先生、香港道教日2016筹委会委员兼粤剧欣赏晚会赞助宫观通善坛副理事长夏中建道长、香港道教日2016易经讲座讲者、中华智慧管理学会创会会长彭泓基博士、 香港道教日2016易经讲座讲者、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博士、香港道教日2016易经讲座讲者、历书编纂学者蔡兴华女士、香港道教日2016易经展览筹委顾问游德广先生及一众香港道教日2016筹委会委员出席。网址:http://www.hktaoist.org.hk/
查询电话:香港道教联合会 (852) 2396 4881文章编辑自香港道教日2016活动巡礼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
道家养生“五步呼吸法”
道家养生“五步呼吸法”
一、“五步呼吸法”程式
(一) 仰头吸气在盘坐、端坐、站立,最好是盘坐时,收腹提肛,仰头吸气,同时肩胛骨上提后夹、脊柱后弯,将气吸足。
功效和机理:在仰头吸气、拉长扩张气管的同时拉长扩张了由16级次组成的支气管直至毛细支气管,可吸进比平时浅呼吸多数十倍的空气,还可锻炼颈、胸、腰椎和肩关节,防治该部位之疾,对抗生活、工作中脊柱总是前弯之弊端;起到拉抻胸、背、腹部所有肌肉、筋膜和扩张了胸腔的作用。
注意事项:应用鼻吸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初练期,仰头不宜太过,吸气量不能太多,防止头晕现象产生。
(二) 屏气吸气后暂停动作,此为过渡运气状态,空气不再进出,且尚未进入肺泡,自感胸腹腔空空如也。
注意事项:屏气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也会产生头晕。
(三) 头正沉气在口鼻不漏气前提下,肩胛骨上提、向前、下放,同时松肩塌腰(关键诀窍),吸进大量之气即自然下沉丹田。功效和机理:几乎所有的人平时仅使用了一小部分肺的功能,导致废用性退化、老化,采用这一呼吸法,将肺泡百分之百打开,胸腔内压增大,使横隔肌下移,挤压腹腔脏腑下移,腹部自然外凸,可大大提高肺活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起到净化血液、改善肺功能的作用。这是一种消耗体能低而收效高的有氧运动。
注意事项:沉气时一定要身心放松,才能达到良好的松肩塌腰之效,轻松自然地缓慢将气沉入丹田。
(四) 屏气气沉丹田后暂停呼吸状态。
(五)吐气屏气至功效恰到好处之时,缓慢将吸进之气从口吐出,也可轻发“啊”音吐出。
功效和机理(四、五):
一是将肺泡全方位打开充气至高胀率状态,大大地改善提髙肺功能,净化血液;
二是屏气使循环系统阻力增大,促使心率加快、心肌缩力增大,经常为之,自然就强化了心脏功能;
三是屏气结束吐气过程中,胸腹腔内循环系统阻力突然减小,血流突然加速,呈现与胸腹腔外血管交替性的收缩、扩张,弹性得到有效锻炼;
四是使淋巴、胆道系统等所有循环系统都受到刺激锻炼,有利于畅通排泄;
五是由于屏气后吐气,血循环等液体流突然加速的反复为之,可起到药物不能达到的全方位活血化瘀、气血通畅、改善微循环之作用;
六是由于快速血液流动的作用,血液内的胆固醇、血脂等就不可能沉积到血管壁,加上其他有益因素,自然就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有心血管病者,也可得到自我改善甚或治愈;
七是在反复进行沉气-屏气-吐气和脊柱后弯过程中,对胸腹腔脏腑起到非常完美的全方位内按摩和刺激活化中枢神经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效,提高相应脏腑机能,全面增强免疫功能,同时使胸、腹肌得到有效锻炼。
二、练习“五步呼吸法”应注意的事项
(一) 从理论或实践来讲,屏气时间与自身体质、心、肺、血管等功能成正比关系,行功者只有结合自身体质,量力而行,才能控制风险,恰到好处,功效卓著。初练、老年、体弱、已有较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屏气时间宜短,循序渐进为妥,预防头晕现象发生,一定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吐气应从口中缓慢均匀吐出为佳。
(二) 将“五步呼吸法”作为独立的功法练习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次时间可掌握在5-30分钟;最少做9次“五步呼吸法”,4个回圈更佳,每一回圈间隙做4个9次深呼深吸或平缓呼吸,最后一个回圈做完,平缓呼吸4个9次后,擦掌9次,再双手同时轻搓左右面部9次、双耳4个9次、各搓颈椎9次,然后十指由下颌部开始向上向后敲击头面部9个来回,最后用双手掌、背分别各搓左右肾区4个9次,即功毕。若时间紧,仅做搓手浴面也可。
文章转自微博
最新内容
- Trade | Khám Phá Trang Chủ J88 – Cổng Ngõ Vào Thế Giới Giải Trí | 3-2025
- Trade | J88 Trang Chủ – Khám Phá Thiên Đường Giải Trí Đỉnh Cao | 57-2025
- Trade | Khám Phá Ee88vn.us – Nền Tảng Giải Trí Hàng Đầu | 51-2025
- Trade | EE88 – Khám Phá Sân Chơi Cá Cược Đỉnh Cao Hàng Đầu | 39-2025
- Trade | Khám Phá Trang Chủ f8Bet – Cổng Ngõ Giải Trí Hàng Đầu | 2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