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籤 ‘侯寶垣’ 的彙整
-
道教香港青松觀舉行乙未年春祭
道教香港青松觀舉行乙未年春祭
2015年4月18日中午,道教香港青松觀在屯門靈芝園祖墳進行一年一度的集體春祭儀式,青松弟子一早齊集觀內,在由董事局主席及各董事成員大德等組成的主祭團帶領下虔誠而立,共同祭祀青松觀開山啟教歷代宗親神位、青松闡派至寶真君侯公寶垣,盡追誠之禮,想音容如舊日之儀,慎終追遠。
青松觀創立於1950年,屬全真教龍門派,道派溯源於廣東廣州至寶台。先賢立觀度人,為道教的發展傳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創觀以來得到廣大善信的關愛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在歷屆董事會同仁的不懈努力,觀務蒸蒸日上。青松觀每年的祭祀儀式,既是對先賢的緬懷,更是勉勵後人繼承前輩的光輝傳統,精進努力。
-
紫氣飛來傳大道,竹林深處妙微觀的「紫竹觀」
紫氣飛來傳大道,竹林深處妙微觀的「紫竹觀」
紫竹觀建於西元1688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地處陸豐市河西鎮湖口大峰山南麓山腰林蔭紫竹之中。香港青松觀侯寶垣觀長用惟肖惟妙的楹聯:「紫氣飛來傳大道,竹林深處妙微觀」作了真切的描繪。
紫竹觀為道教乾坤道觀,屬全真龍門正宗。創觀時佔地約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有玉皇殿、觀音殿、三宮殿、廚房等。其後更購置有果園、菜園、農田數十畝。乾坤二道各住觀內左右廂房,道侶不通婚,終年素食,過著晨鐘暮鼓、十方叢林的修道生活。觀內道侶除念經學道並從事農作的生活,不依賴、自供自給。
1999年10月紫竹觀在廣州花都圓玄道觀萬緣法會中,受到各方面好評和肯定,是次經曲音樂資料被編入《中國民族民間器樂集成.廣東卷》、紫竹觀道教音樂於2009年榮獲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住持八十多歲高齡的林信專為傳承人。林信專道長收徒授藝,積極研究道教音樂文化和發揚承光大。
紫竹觀自開放以來,發揚中國道教的優良傳統,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觀內香火鼎盛,每年都有信徒皈依,信眾遍及海內外。紫竹觀熱心支持當地的公益事業,為當地辦實事、好事,為社會做善事和福利事業、支持當地農田水利建設改造村容村貌和教育事業,支援災區、助學扶貧、救困送醫、修路造橋,在海陸豐向有善堂的美譽。
-
三十六年前香港新界青松仙觀追月雅集盛況
從香港道教聯合會年刊 – 道心第一期看三十六年前香港新界青松仙觀追月雅集盛況。
青松觀,位於青山麒麟圍,為香港道教勝地,其間崇樓傑閣,花木扶疏;尤以古樹盆栽,量多質美,盤屈掛折,古趣盎然,推為東南亞第一,久受中外人士各國遊客所賞識。多年前每屆秋節之後輒舉行「中秋追月雅集」,已歷多年,邀集畫家,墨客,詩伯,詞人,以及業餘音樂名家,閨秀淑媛歌唱家,共同參與歡度佳節良宵。由中午起直至深宵午夜,以盡一日之歡。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日刊出華僑日報文化版
詩畫琴歌追月雅集
新界青松仙觀盛況
二百餘人蒞止 深宵盡歡而散新界青松仙觀,每屆秋節之後輒舉行 「中秋追月雅集」,已歷多年。今歲復賡前會 ,於昨十八日( 星期一 ) 仍在一該觀舉行。中午十二時許,邀集之詩書畫文化界,以及業餘之音樂名家,閨秀淑媛之歌唱家,幾達三百餘人,紛紛蒞丘。由該觀侯寶垣觀長,於雲水堂,率同屬下歡迎入座,歇以齋益。盛會隨即開始,繁佐急管,擊鐵吹笙; 而各書畫名宿,詩詞耆老,或調鉛弄墨,或搜韻分題,至為鬧熱。
下午三時茗熙之後,繼續爨弄揮毫,興緻更為熱烈。七時晚餐,筵開二十餘席。酒酬耳熱,復易賡地歌於柳芳亭內,柳絲拂水,皓魄當空,不官人間仙境。前人詩謂:「銀漢無聲轉玉盤」,而昨夕則可謂有聲而轉矣。直至深宵盡歡而散,戴月而歸。嘉賓到有:羅智光、黎心齋、王世昭、陳釗餘、宋郁文、張韶石、陳本、蘇錫文、林建同、陳天如、陳祖曦、伍葬生、藍或三、何叔惠、鄺謣、黃思潛、陶雲、胡卓麟、劉盈修、蔡念因、黃錦璋、李華、陳謙、廖石樑、陳華、陳立宰、孔平孫、胡仿石、關文禮、范又新、馮宜昌、 陳伯祺、朱敬安、莊果民、鍾岳、徐應瀚、張仲權、錢華甫、許遍民、自福臻、李澤普、陶壽慈、蒲沛昌、張伯鏘、陳禮傳、陶藍承、朱叔達、史正中、江爵浩、崔偉龍、林勝修、蕭楚英、梁省松、徐榮華、王祖讓、徐潮浩、鄧碧海、梁思敏、李翠珍、王觀奎、蕭勁草、葉炳森、李燦、陳乃殷、黃創新等。音樂歌唱名家則到有:盧家熾、許世昌、李銳祖、梁天雁、王明、李慧、尹淑賢、梁婉芳、馬沈慧芙、尹嘉星、鍾麗容、楊麗紅、劉艷華、再玉梅、關愛華、鮑鄧少萍、及馮華領導之 「悅華音樂社」諸位名家:陳文傑、陳文達、黃其浩、梁權、陳皮、王粵生、余茂、鄭詠常、郭基、黃耀、袁鑑波、岑煥廷、李福生、鄧志、梁君亮、張寶池、陳波、曾俊康、葉中生、羅寶文等。
文章來自香港道教聯合會年刊 – 道心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