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澳門道教文化節
由澳門道教協會主辦、多個團體協辦的“二○一六澳門道教文化節”於十月廿二日至十一月六日舉行。吳炳鋕會長稱,一如既往安排開幕慶典、聯歡晚會、書法展、道樂展演、講座及敬老聯歡等,稍後組團赴杭州展演,藉不同形式推廣本土道教文化。
開幕式10月22日下午3:00於議事亭前地舉行。香港道教聯合會會長湯偉奇、主席梁德華聯同眾理事,蓬瀛仙館,圓玄學院,嗇色園黃大仙祠以及馬來西亞、韓國、內地及港臺等道教組織代表出席,場面盛大。
澳門道教協會協會於十月十六日下午四時在會址舉行記者招待會。會長吳炳鋕、副會長賴宏及有關負責人梁文威、林彩英等介紹詳情。吳炳鋕會長稱,今年道教文化節於本月廿二日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及中國道協、國家宗教局、政府部門代表及社會人士等應邀主禮,世界各地及海峽兩岸曁港澳地區多個道教團體在澳,共襄盛舉。
為宣揚《道德經》而設的中學生校際歌唱比賽及組合歌唱比賽、中學生書法比賽及讀後感中學生作文比賽,先後評出各獎項得主,達預期成效。與道教文化節開幕式相呼應的道教文化活動,於廿二及廿三日假議事亭前地舉行,向公衆展現道教科儀、道教音樂與道教養生武術,特邀上海市城隍廟法務團、香港道樂團及新會紫雲觀等擔演。
書法比賽切磋交流
廿三日晚上七時假漁人碼頭會展中心宴會廳舉行的聯歡晚會上,澳門道協將與福建省道協締結聯盟,同場並簽署合作協議,福建省將組織龐大參訪團出席,該省道協明年應允來澳參演。
今年活動具多項亮點,其中的澳門與西安中學生《道德經》書法比賽優勝者交流會,於三十日及卅一日在大炮台迴廊舉行,另一場則在教業中學舉行,特邀西安“開元盛世杯”中小學生《道德經》書法賽得主與本澳《道德經》中學生書法賽優勝者切磋交流。
澳浙陝道教書畫展於三十日假大炮台迴廊開幕,道教專題講座及敬老聯歡宴會於下月五日及六日舉行。馬來西亞道教組織來澳期間,將參訪本地多家宮廟,增進情誼。
“二○一六澳門道教文化節”繼續弘揚道教文化及導人向善精神,帶來一系列活動,加深大眾對道教文化的認識。想要了解道教文化的朋友不容錯過。
開幕典禮及道教祈福典禮
日期︰10月22日
時間︰下午3時
地點︰議事亭前地道教文化活動,太極表演、科儀、道樂、養生等
日期︰10月23日
時間︰下午2時至5時
地點︰議事亭前地澳浙陝道教書畫展覽
日期︰10月31日-11月4日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
地點︰大砲台迴廊道教專題講座
日期︰11月5日
時間︰下午3時
地點︰澳門道教協會 /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41號祐適工業大廈2樓B(網上資訊編輯)
-
2016丙申年尊敬長者千壽宴
2016丙申年尊敬長者千壽宴
飛雁慈善敬老基金會﹝飛雁洞佛道社附屬機構~非牟利慈善機構﹞主辦恭賀佛母觀世音菩薩、十聖醫寶誕暨旺角分壇十五週年尊敬長者千壽宴於2016年10月19日(星期三)圓滿舉辦。
千壽宴於是日上午10時於紅磡「海逸皇宮大酒樓」宴開90席,宴請香港不同地區的65歲或以上長者品嚐甘齋。蒞臨會場還有不少地區議員、街坊代表及道堂大德為千壽宴增添光彩。
當天晨早七時,飛雁洞佛道社眾師兄首先到場,隨後由來自十多個團體的近百位義工加入協助佈置場地。八時正由飛雁洞佛道社劉松飛道長主持灑淨、迎神儀式,加誦大悲咒七籌、並加持的大悲咒水,其後將大悲咒水分送給每一位來賓和長者。
九時正,長者陸續進場,雖然連場大雨,千壽宴仍可準時開始。由飛雁慈善敬老基金會會長劉松飛道長致歡迎辭為千壽宴啟動開始,主禮嘉賓香港道教聯合會湯偉奇會長亦為來賓致辭。劉松飛道長率領飛雁洞佛道社弟子恭迎觀世音菩薩,上獻十貢及獻唱仙家樂,同時亦為各來賓送上蓮花燈祈願。
除健康美味的齋菜外,飛雁慈善敬老基金會亦為來賓準備多項精彩表演節目,包括有索輝輝師傅的「木偶」,飛雁幼稚園學生體操舞,元武師傅的國技「變臉」,儒釋道善音合唱團及道青團為大會獻唱新穎道歌三闕;飛雁洞佛道社弟子表演八段錦,演唱【美德之歌】和流行曲助慶,壓軸由武當傳人杜宇賢道長表演太極拳。
大會最受長者歡迎是抽獎環節,除八份檯獎外,還有多份精美禮品幸運大獎為大會帶起高潮,最後由大會統籌助理莫德宏道長向各來賓、參與團體及義工致謝辭,千壽宴在一片歡樂中於下午二時圓滿結束。雖然整天滂沱大雨,大會眾協辦團體、義工團體(錦華精舍、儒釋道善音合唱團、道教青年團、靜延觀)和義工,為各長者妥善照顧接送安排, 免他們風吹雨打及舟車勞動。
-
2016年度道教界人士獲頒勳銜聯歡晚會
2016年度道教界人士獲頒勳銜聯歡晚會
香港道教聯合會與會屬道教人士於2016年10月19日席設黃大仙百樂門宴會廳,筵開三十八席熱烈慶賀三位道教界人士──圓玄學院陳國超主席、嗇色園李耀輝監院、通善壇夏中建副理事長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勳銜!
當日嘉賓包括:香港道教聯合會會長湯偉奇道長及主席梁德華道長、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葉永成道長,香港蓬瀛仙館理事長洪少陵道長,通善壇會長鍾孟齊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眾理事及本港各道堂大德等均熱烈響應。香港道教聯合會會長湯偉奇道長、主席梁德華道長分別為三位獲頒勳銜道長發表賀詞,嗇色園李耀輝監院因有公務不在香港,另外兩位獲頒勳銜道長陳國超主席、通善壇夏中建副理事長發表他們獲頒勳銜的感受。
陳國超博士,MH, JP為現屆圓玄學院董事會主席,獲頒授銅紫荊星章。
陳博士熱心參與社會服務,表現傑出,尤其積極為宗教界服務,6人並致力推動福利及公益服務,惠及弱勢社羣,貢獻良多,陳國超博士於1973年畢業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域多利大學經濟系,及於2007年榮獲美國加州哈姆斯頓大學工商管理榮譽博士。陳博士熱心公益,為善不甘後人,現擔任多項社會公益機構職務。為表彰他在社會公益的成就,1998年榮獲聖約翰醫院馬耳他共和國爵士勳銜,2001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榮譽勳章(MH),201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JP)。
李耀輝(義覺)道長現為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獲頒授榮譽勳章。
李道長盡心竭力為黃大仙區服務,貢獻良多,義覺道長曾向傳媒透露,一九六○年投身社會後,曾先後在兩所學校任教,其後轉投警隊駐守九龍城,李道長曾對外界聲稱信奉黃大仙是因為當年做警察期間,得悉一名殺人兇徒逃走時避過多重追截,最終竟巧遇軍裝警員而被捕,覺得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實是奇妙,故隨後於八四年入道。
夏中建先生現為通善壇副理事長獲頒授榮譽勳章
夏先生盡心竭力為中西區服務,並致力承傳及推廣傳統紮作藝術,貢獻良多。在紮作行業有三十年的夏中建師傅認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紮作,這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手工藝,仍然有其生存空間,每一次的製作便是將之保留與傳承的機會。
-
兩岸道觀臺北聯誼 恭祝呂祖成道1136周年大法會
2016年6月21日晚上,臺北指南宮主任委員高超文在臺北富信酒店召開盛大歡迎會,歡迎來自北京白雲觀、香港蓬瀛仙館以及臺北指南宮參會代表。會上,高超文主任對歷屆兩岸三地宮觀聯誼活動做了充分肯定,並對道教事業走向世界寄予非常大的期望。北京白雲觀管委會主任李信軍道長,香港蓬瀛仙館洪少淩館長分別致辭。
2016年6月22日(農曆五月十八日),兩岸三地道教宮觀聯誼會暨紀念呂祖成道1136周年大法會在臺北指南宮隆重舉行。祈福活動於是日上午10:00在臺北指南宮純陽寶殿舉行慶祝孚佑帝君呂祖洞賓成道1136週年三獻大典,暨兩岸三地道教宮觀聯合敬天祈福法會。慶典由臺北指南宮主任委員高超文主持。高超文主任委員致辭後,兩岸三地出席活動的嘉賓分別致辭──包括有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先生、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女士、臺灣地區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先生、北京白雲觀監院李信軍道長及香港蓬瀛仙館洪少凌館長。參與盛會者還有指南宮信眾、道界領袖、臺灣各界嘉賓立法院長蘇嘉全、新北市長朱立倫、臺北市民政局長藍世聰,另有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海內、外百餘友宮由宮主或幹部參與,場面莊嚴隆重,參禮者近萬人。等等。與會眾等懷抱著共同祈願:呂祖護佑世界和平,護佑華夏繁榮昌盛。
慶祝孚佑帝君呂祖洞賓成道為指南宮每年的主要慶典之一。各地信眾與道界先進也都以興高采烈的熱情前來參加盛典,以示對呂洞賓仙祖的虔誠信仰。今年呂祖成道紀念與往年不同的是,將一併舉辦指南宮與北京白雲觀、香港蓬瀛仙館三宮觀結盟聯誼活動,此項聯誼活動自2008年起舉辦,由三宮觀輪流主辦,除交流情誼、研討弘道事務外,並推行年度慈善專案。
2016年呂祖成道1136周年紀念祈福大典,先以鳴鐘鼓、奏仙樂和指南頌,營造靈山縹緲的氣氛。引領道教界宮觀代表團及各地嘉賓依序就位後,由主持人宣佈典禮開始並致歡迎詞。接著,再由貴賓表達慶賀之忱,爾後由司禮法師向各界嘉賓致候祝福及「上表」,以示崇敬和祈求福份。
鑑於近年來世界各地氣候等自然環境變遷,時有災難發生。 慶典中的「上表」主要在表示人類自我反省,並祈求神明祈福消災,使萬民生活安康。
隨後舉行慶賀典禮的三獻禮;有初獻禮、亞獻禮及終獻禮,各祀禮包括獻香、獻酒、獻果、獻帛等,均在莊嚴的道樂演奏中進行,全省各地代表、百餘宮觀祝賀團均服飾整齊、神態恭謹,向孚佑帝君及眾神行三鞠躬禮。獻禮是指南宮傳承已久,對呂仙袓慶賀之枕,在此重要科儀中,表達莊重和虔敬的誠意。是為指南宮獨特的宗教神聖典禮。
北京白雲觀、香港蓬瀛仙館趁此次聯誼活動,與會高功法師誦經禮懺,共同舉辦聯合敬天祈福法會。並於當日下午二時,在指南宮洞庭湖餐廳舉辦弘道座談會。各宮觀分別就近年道務 推展提出專題報告,以互相切磋,是一項聯誼與學術交流活動。
編改自北京白雲觀微博
-
飛雁洞佛道社─丙申年恭賀「正一元始大天尊張法天師寶誕」素食晚宴
飛雁洞佛道社於2016年6月22日晚假座於觀塘鴻星海鮮酒家筵開十數席恭賀「正一元始大天尊張法天師寶誕」舉行素食晚宴。中文大學勞格文教授、譚偉倫教授、呂志鵬教授,香港道教聯合會眾副主席及理事,本地各大道壇大德, 省善真堂黃漢翰道長,青松觀葉長青道長,靜延觀張嗣心道長,香港國際弘揚道教文化協會王有德道長等,社會賢達及不同宮觀的玄門道侶齊來慶賀。
開席前,由飛雁洞佛道社劉大飛主持帶領眾天師弟子在羅天師壇前進行朝賀儀式,魚磬齊鳴、上香、唱天師大讚、祝壽讚。
其後,主持劉大飛歡迎各位嘉賓蒞臨參與飛雁洞之「丙申年正一元始大天尊張法天師寶誕素食晚宴」,藉此機會互相道學交流。是晚邀請得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講座教授勞格文教授講說「道教武當山與北京紫禁城」。勞格文教授指出很多漢學者忽略道教在中國的重要性,自唐朝以降,歷宋、明共三朝的帝皇均是承天命統治國家,並以道教為國教,明朝皇帝更建立兩個紫禁城,其一在北京,其二是在武當山,內容深入淺出,圖片豐富,藉此讓來賓更深入瞭解道教於中國重要的地位。
今年飛雁洞於農曆五月十二至十五日在觀塘總壇舉辦一連四天的恭賀正一元始大天尊張法天師寶誕禳災解厄超渡法會。
晚宴除可口的素食外,還有競投左右龍虎鎮壇勝燈及福祿壽平安扣,並有幸運大抽獎,獎品有檯獎及現金紅包等等……各來賓飽餐後,盡慶而歸。
勞格文教授簡介:
法藉的勞格文(John Lagerwey), 但他不僅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且稱得上是一個地地道道 的“中國通”!他是法國遠東研究中心代表,獲美國哈佛大學士學位後,曾留學臺灣,並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研究過漢語, 近年來對於道家文化情有獨鍾,多年來經常到中國大陸,多個 縣份進行深入採訪,在香港先後出版了《梅州地區的廟會與宗族》、《閩西的城鄉廟會與村落文化》兩部專著。
-
丙申年香港道教日(2016)道教神仙巡遊
由香港道教聯合會(道聯會)舉辦的「丙申年香港道教日(2016)道教神仙巡遊」,於 2016年3月27日(星期日) 下午一時,巡遊隊伍約1500人由九龍深水埗楓樹街球場出發,經長沙灣道,沿彌敦道南行至佐敦道右轉,再 左轉入廣東道,至終點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沿途夾道,市民駐足,旗幟飄揚,巡遊隊伍於多處呈獻特色表演,務求令氣氛更加熾熱吸引市民欣賞。
由香港道教聯合會湯偉奇會長、梁德華主席及眾副主席陪同主禮嘉賓,中聯辦協調部宋瑋副部長、民政事務局許曉輝副局長、中國道教協會李光富會長、廣東民宗局陳小山主任、廣東省道教協會賴保榮會長、東華三院何超蕸主席、台北松山慈惠堂郭業子堂主等等政經名流,社會賢達一同主持開步典禮。
道聯會於2001年開始至今已舉行「香港道教節」及「香港道教日」有16年。巡遊前會場展覽兩岸三地巡遊隊伍之「道教神像及儀仗」,供市民大眾欣賞。
參與巡遊的團體有11個:香港少青步操樂團、夏國璋龍獅團、蓬瀛仙館的道祖儀仗隊及養生隊、泓澄仙觀的張道陵天師巡遊隊伍、福建湄州媽祖花鼓隊、東華三院文武廟文武二帝花炮隊、香港聖公壇廣澤天王巡遊隊及武術隊、道聯會太極隊、儒釋道功德同修會的兩隊道侶隊、香港三玄宮的道侶隊,壓軸隊伍是今次巡遊的焦點、台北松山慈惠堂的道經團隊:羅傘36支娘傘、旗色隊及高功隊,瑤池金母王母娘娘的儀仗隊:王母娘娘神像是由高三米、重一噸的原木雕刻而成,負責其專座「母娘鑾轎」的團隊由三十名工作人員組成,每次扛抬鑾轎需十六位人員,哨角,獅陣、哪吒三太子隊,禮生,6尊神將列隊。
-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之老子
老子為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一,據《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記載,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隨世立教,事竟則隱,故在世未有誕生之跡。至商十八世王陽甲踐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這是最早關於老君誕生之跡的紀傳。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過函谷關,度關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後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
太上老君,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稱“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師寶天尊”等。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簡稱“太上老君”。關於老君的來歷,《雲笈七簽》雲:“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于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而老子,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現今社會各行業中,如:鐵匠、煤窯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鐵匠等,皆祭拜老子為祖師爺。亦稱為“伯陽”、“老聃”、“老子道君”、“李伯陽”、“李老君”等。葛洪《神仙傳•老子》載:“老子者,名重耳,字佰陽,楚國苦縣曲仁縣裡人也,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老子。”
宋時道士作《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第二十三化降聖跡亦言:“商二十四王祖甲三祀,乙丑歲,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炁,乘日精、駕九龍,化為五色流珠,下降於 亳州東國(劉向書作陳國)苦縣瀨鄉(《史記》作厲鄉)曲仁裡,渦水之陰,靈飛李氏之家。是時,尹母晝寢,夢天開數丈,眾仙捧日而出,良久,視日漸小,從天 而墜,光燦奪目,大如彈丸,母受而咽之。覺,懷有娠。由是容顏益少,神炁安閒。所居之室,六炁和平,冬無凝寒,夏無祁暑。祥光照舍,眾惡不侵。不覺八十一 年,至商二十九王帝乙十一祀,歲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卯時,因從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老子。是時,陽景垂輝,祥雲蔭庭,萬鶴翔空。有九龍薦水,以浴聖 姿。龍出之池,因成九井。下地即行九步,步生蓮花,謂曰:“吾於多劫之前,降生於西那玉國李穀之間。”故指以示人,非今時始此姓也。名耳,字伯陽,諡曰 聃。聃,《說文》雲:“耳漫無輪。”謂能博古通今,故諡號曰“聃”也。
歷代的不斷演變
東漢延熹八年(165年),邊韶作《老子銘》說:“世之好道者觸類而長之,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正一盟威道經書《老子想爾注》乃稱“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南北朝(420~589年)時,南方道教崇三洞教主三清天尊,北方道教則崇老子神化之太上老君,在南朝道教所傳七部經教體系中,道德天尊所說洞神部經是《三皇經》,老君所說《道德經》 是太玄部首經。
齊梁高道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定太上老君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極宮,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魏書》的《釋老志》稱太上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
唐太宗時焚禁《三皇經》,以《道德經》代之。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號,稱“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並以老子李耳 為同姓,推其為宗室遠祖,建太清宮以供奉,儀規同於朝廷,而實為宗室祖廟,太上老君遂最終確定為太清境洞神教主,即道德天尊。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 (1013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其隨方設教,歷劫為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
老子在各個時期有不同的人,都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如最早是上古仙人廣成子,然後是倉頡,周代的老子是伯陽父,春秋的老子是李耳,戰國的老子是周太史贍,漢 代則是三張(祖天師張陵、系天師張衡、嗣天師張魯,以系天師居多)。所乙太清寶誥裡有“歷劫度人,隨方設教,隱聖顯凡”等語。
另外,關於《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中鴻鈞為太上老君師父的說法屬子虛烏有。鴻鈞本作鴻均,最早出現于西漢王褒的《四子講德論》,“夫鴻均之世,何物不 樂?”鴻均指的是天下太平,大道之世。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把鴻鈞稱為三清之師,借喻道教大羅天,而在道家經書、典籍內都沒有此記載。道教的最高神是三 清。總稱謂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位於玉幾下三寶景陽宮。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 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二月十五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誕
太上老君寶誥至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資料轉載自道教之音
-
丙申年(2016)香港道教日開幕典禮「和諧社會,為而不爭」
自2013年開始,政府將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日命名為「香港道教日」,香港道教聯合會為隆重其事,2016年3月13日舉辦了「丙申年(2016)香港道教日開幕典禮暨祈福香港讚星科儀」活動。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張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嗇色園主席陳東等亦有出席。
梁德華道長願和諧社會「為而不爭」
道教界前賢成立香港道教聯合會以凝聚香港道教的壇堂宮觀及信眾,自2001年開始舉辦「道教節」至2013年得到特區政府命名為「道教日」,每年一度的慶典至今已有16年。一直秉持「道通天地、繼往開來」信念,維持中國人民族精神及宗教信仰,包容天地,亦將道聯會宗旨傳承下去,宣傳道家思想及習育道德的文化,希望令香港這彈丸之地向前配合民族發展,維持穩定繁榮,和諧社會「為而不爭」。劉江華局長冀活動發放「正能量」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於致辭時肯定「道教日」對香港的意義。道教一直弘揚傳統道德文化,二千多年繼往開來,倡導慈、儉、謙讓的美德,具有積極啟迪的作用,在中華文化演變承傳中,擔當重任。道教的經典中,亦有不少是我倒平常生活中的智慧。期望這智慧傳承,致力於經濟建設及提高教育質素,能在香港開花結果,和諧共容的社會能持續發展。他強調,道教日慶祝活動是本港每年盛事,今年更配合政府籌辦的「欣賞香港」活動之一,道聯會主辦一連串的活動,冀將道教文化廣泛地融入香港社會,讓大眾更能瞭解道教文化之精粹。活動精采紛呈,冀能向市民發放「正能量」,凝聚社會為港祈福。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董中基道長
道教是中國本土固有宗教,千百年來為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為民族精神的傳承作出重要的貢獻。香港道教聯合會多年來,透過文化展覽、專題講座、科儀法會、等活動,加強與內地的道教團體緊密聯繫,弘揚及提倡正統道教精神,作出貢獻。道教日首次搭建「讚星行運橋」
活動的焦點是由圓玄學院承壇,並聯同其他壇堂約100多位道侶主持為香港市民祈福,法演「祈福香港讚星科儀」。道聯會更首次搭建「讚星行運橋」,讓市民和旅客體驗走仙橋轉運,為個人祈福及為未來在18區舉行的連串「道教日」活動展開序幕。道聯會主席梁德華道長表示,期望法會能為香港大眾祈福,驅除社會紛爭,令香港配合民族發展維持穩定繁榮。梁德華道長於活動後接受訪問指,道教日除了是信眾慶祝「太上老君」誕期,寄望福庇萬民外,亦希望將傳統道教文化推廣予香港市民,讓他們瞭解中華文化精髓。而「讚星行運橋」更是活現了中國和道家文化,寓意祈求28星宿給信眾帶來健康及無厄運,「行過這道橋就讓信眾得償所願」。梁道長又指轉運橋以往只會擺設於場地供市民觀賞,今年是首次搭建此橋,市民於走橋時可將兩只手腕抱合,形成「手抱太極」手勢,分享祝福。
此外,道教日系列還包括「道教神像儀式展覽」及「仙真出巡暨儀仗巡遊」等活動。道聯會將首度迎來台灣松山慈惠堂重1噸、高3米的王母娘娘原木雕刻金身參與,還有福建天後神像及香港廣澤尊王、文武二帝、黃大仙等共20多尊神像。巡遊將於本月27日下午1時45分由深水埗楓樹街球場出發至尖沙咀文化中心,預料將有超過1500名信眾參與。
部份資料編輯自互聯網
-
慶賀「文昌梓潼帝君聖誕」
《慶賀文昌梓潼帝君聖誕》,農曆丙申年二月初三(西元2016年3月11日星期五),文昌帝君是主宰功名、祿位、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
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道教尊為主宰功名利祿之神祇。明史禮志載: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今四川)七曲山,仕晉戰死,民間立廟祀之。唐宋屢封為英顯王,元代加封為「 輔元開化文昌司祿仁帝君 」,每歲以農曆二月初三生辰日隆重祭祀。
化書載: 文昌帝君降筆清河內傳,自述其身世,謂生於周代初年,後有七十三昇化,西晉之末,又降生於越西雋之南,姓張名亞子,又曰張善勳,其中歷述其靈異及司祿事。民間又尊為「 文曲星 」,專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而受到讀書人崇奉。 文昌帝君神座兩側,常塑有天聾、地啞兩童子,傳說是帝君為防止天機洩露,特安排此兩助手,使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聞。因之,帝君司科甲主立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皆能公正廉明也。今日學子參加聯考前,常祈帝君佑其中榜。
其實拜祭文昌帝君,可說是中國傳統中,一種對文人的尊重和嚮往的表達儀式,時至今日,除了莘莘學子之外,只要是從事與文字及紙張有關的行業,都會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時向這位掌管考試、文學的神賀壽,以求能得其庇佑,能夠在學業上、以至科舉考試中,能夠得到好的成績。
香港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不算多,比較著名的是位於上環及大埔的兩間文武廟。之外,一些中、小型廟堂通常有供奉文昌帝君。每間廟宇拜祭文昌帝君的方式也大同小異,可以請教廟祝。不過,正式在參拜過程中,就必備葱和芹這兩種寓意「聰明」、「勤力」供品,讓參拜的學生都會聰明勤力。
另外,不少廟堂都會舉行開筆儀式,手續是以四枝毛筆參拜安文昌帝君後,由學生親手以這些毛筆寫一些吉祥語句例如「學業進步、科科滿分」之類的祝願,這個儀式是從前每個父母,都會為子女進行的,就算是現代社會工作繁忙,也可以在家中面向今年文昌星的方位進行簡單的開筆儀式,今年的文昌位為正北方,可以上香及放置祭品後,面向這個方位進行開筆儀式。
香港拜祭文昌帝君的寺廟:
荷李活道文武廟
地址:香港上環荷李活道124號
交通:乘坐巴士或小巴經皇后大道西在樂古道口下車沿石階行上左轉。省善真堂
地址:九龍塘律倫街7-8號
交通:九龍塘地鐵站沿多福道步行約五分鐘。梅窩文武廟
地址:大嶼山梅窩白銀鄉
交通:乘船到梅窩碼頭再向銀礦灣方向步行二十分鐘。林村文武廟
地址:大埔林村鄉放馬莆
交通:從大埔火車站轉乘64K巴士或小巴,在林村下車可到。網上資料及相片編輯
-
二月二龍抬頭
民諺曰:”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廿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據說經過冬眠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 頭而起。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
《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雲:”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人所共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所以我們自豪地宣稱: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秘色彩的吉徉物。”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節日了,許多習俗也多與龍有關。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曰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怡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 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 “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 “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 〃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的美好願望。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 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在春龍節這一天,我國古代民間者腰焚香設供祭祀龍神,其目的是 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講究的還在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4勒奧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 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卷成筒狀而食。此外,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而且各地都有一個特別的說法,如食用麵條叫”吃龍鬚”(吉林)、”挑龍頭”(河北),吃水餃 叫”吃龍耳”(吉林)、”吃龍角”(河北)、”按龍眼”(內蒙古)、”吃龍 牙”(北京)等。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還有一種,名日”太陽糕”,是用來祭太陽神的。民間有在二月初一這天祭太陽神的習慣,後將土地神的生曰也納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稱中和節。《燕京歲時記》記載:”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麵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餘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這種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雞是太陽的象徵,雞鳴,則太陽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買”驢打滾”品嘗。”驢 打滾”是一種豆麵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麵,再加入赤豆餡心,卷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於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麵,猶如 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曰,該曰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最新內容
- Trade | Khám Phá Trang Chủ f8Bet – Cổng Ngõ Giải Trí Hàng Đầu | 27-2025
- Trade | Khám Phá F8Bet – Thế Giới Giải Trí Tuyệt Đỉnh Tại Trang Chủ F8Bet | 37-2025
- Trade | Trang chủ 188Bet – Khám Phá Thế Giới Cá Cược Đỉnh Cao | 32-2025
- Trade | Khám Phá Thế Giới Giải Trí Đỉnh Cao Cùng Bk8 – Nơi Hội Tụ Những Trải Nghiệm Đặc Biệt | 11-2025
- Trade | Khám Phá Max88 – Nơi Chia Sẻ Những Trải Nghiệm Đáng Nhớ Trong Thế Giới Giải Trí | 5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