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消息’ 分類的彙整
-
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分論《道教的養生之道》
道教的養生之道
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主題分壇討論,於2014年11月26日在鷹潭華僑飯店舉行。分論壇《道教的養生之道》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教授進行評議,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林舟道長、馬來西亞鬥目宮九皇大帝總會會長李賢源、日本道教學會會長大形徹先生、英國道教文化愛好者唐弘道先生等相繼進行了發言。
林舟道長在發言中指出:「健康包括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會的健康、道德的健康等。」將道教文化中的養生智慧,主要歸納為三點:
第一,我命在我不在天,這是道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人的生死命運是可以通過自己來掌握的,道教反對聽天由命的消極思想。健康長壽來源於兩方面:一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是良好的心性修養。掌握好這兩點,就可以做自己健康的主任。
第二,平淡虛無,精神內守。平淡虛無是指心情平和寧靜,不受外物慾望的誘惑。精神內守是一種養氣的方法,避免神氣外泄損害生命的活力。這是天地的根本,道德的本質。
第三,順應自然,天人合一。這是最高的道德追求也是養生追求。如果能按照道教義理去修行,人體最終能達到天人感應的境界,達到天年之壽。
臺灣高雄師範大學教授林文欽的發言中講到《老子河上公章句》中的養生方法。《河上公章句》作為老子《道德經》最重要的古代注本,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養生哲理。全書主要通過道論來發展老子的生命哲學,主張在個體方面應當注重「愛養精氣,導引行氣,安靜養神」。警戒後世人傷精散氣,嗜欲無度的行為。保持五臟之人的空虛清靜,寡淡無為,才可達到養神的目的。
-
道教論壇縱論養生誠信慈愛
道教論壇縱論養生誠信慈愛
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主題分論討論,於2014年11月26日上午9時在鷹潭華僑飯店舉行。《道教的誠信思想和慈愛精神》分論壇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黃至安主持。
首先由澳門道教協會吳炳鋕會長從道家思想出發,認為「慈愛」的治國理念,實際上是「天道無親」的精神普度眾生,慈愛天下,這與基督教「愛人如己」的精神如出一轍。吳會長表示,我們應發揚道教「齊同慈愛」的精神,共同實現中國夢。
接著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他從自身的經歷,出生於一個道教家庭及以香港民眾對呂祖的推崇談起。作為一個全真派的道士,梁主席認為,《呂祖寶誥》是一部精神的寶典,它教導我們對眾生懷抱善意,不僅能夠使我們自身得到成長,同時以一種更加善意的態度對待眾生,這就是道教的精神,也是人與他人、人與萬物相處的基本條件。
而臺北指南宮常務董事高超文,代高忠信董事長宣讀論文,則從道教神靈體系說明道教的慈愛精神。道教不但尊崇代表宇宙天地的自然神,亦尊崇老子、呂祖、關帝等具有高尚道德與慈悲之心的人格神。把人格神的地位推崇到與自有本體神的位置,正是對其「濟世利人」思想的提升與普及。
來自澳洲悉尼大學的芭芭拉教授則提煉了《太平經》中「真」的觀點,認為「真」是個人修行中最關鍵的一點,也是社會安寧的前提條件。《太平經》中有一篇《大化》,說的是一個信徒對上天坦白自己的錯誤,正是對上天的信任,讓他能夠升天。今天的主題就是「葆真去偽」,也就是人對外界的表達要與內心的信仰一致。「真」涉及到做人方方面面的複雜情況,做到「真」就是跟自己保持一致,做到「守一」;拓展到社會層面,做到「真」能夠幫助人們建立信任。一種信任感能夠防止人們之間仇恨的行為,故統治者必須告訴民眾事實真相,對事實真相的尊重有助於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協作。
其他發言高道學者有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英國聖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教授趙豔霞,台中技術學院蕭登福教授,馬來西亞道教協會會長嚴家建等亦就此論題發表演講。
本場論壇評議嘉賓,四川大學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長詹石窗教授提煉了以上發言的三個特點:說文解字,解析概念;引經據典,詮釋內涵;強調踐行,養性修真。並當場作了一首藏頭詩進行總結,涵蓋了所有發言嘉賓的名字,全文如下:
慈心蘊道宇寰魚,愛出地天有聖功。
誠意修真歸純樸,信德行善敬謙中。
世代去偽求大本,界開雲霧見蒼松。
平心靜氣去煩慮,安定八方飛巨龍。詩題《慈愛誠信 世界平安》又正是主持人黃至安道長名字的涵義,詹教授解釋道:「最高的平安乃是『至安』,今天的討論正式追求世界的『至安』。」論壇在詹教授風趣而又富涵意蘊的總結中圓滿結束。
-
香港道教聯合會協辦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
香港道教聯合會協辦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
由中國道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於11月25-26日在江西鷹潭龍虎山舉行。本屆論壇以「行道立德,濟世利人」為主題,既體現了道教古老思想智慧,又彰顯了道教文化現代價值,必將引發與會嘉賓熱烈討論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積極意義。
本屆國際道教論壇是目前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性道教文化交流盛會。論壇邀請了20多個國家及地區包括新加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美國、墨西哥、法國、西班牙、比利時、瑞士、義大利、香港、澳門等國家及地區的道教團體,作為弘揚和展示中華傳統文化和道教化的重要平臺和盛會。
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等15位國內外高道大德、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本次大會主題「行道立德,濟世利人」進行發言。海內外道教代表人士及媒體記者約500人參加會議。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及澳門道教協會吳鈵鋕會長出席分論壇:《道教的誠信思想和慈愛精神》分享他們的經驗及看法。
盛會圖庫
-
兩岸四地和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道教人士同為祖國成立六十五周年祈福
匯聚兩岸四地及東南亞國家及地區道教人士 同為祖國祈福
逾千多位經生參與 道教界首次在香港商業中心地帶舉行大型祈褔法會
同場展示巨型道教吉祥物「如意吉祥」 東南亞國家及地區壇儀展品首次在港亮相深度觀賞道教文化
【 2014 年 9 月 11 日】傳統與現代如何融合? 10 月 5 日在商廈林立的中環遮道,便有千多位穿著黃色道袍的經生齊集祈褔,將歷史悠久的道教祈褔文化在現代鬧市中演釋,場面壯觀,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紀念活動系列的重頭戲。
為慶祝國家成立六十五周年,香港道教聯合會(道聯會)與本港六大宗教團體及道教壇堂宮觀攜手合作,以及匯聚兩岸四地道教人士,一同籌辦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紀念活動。道聯會廣邀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除為國家祈願和諧之餘,也希望藉著連串活動深化各界人士對道教文化的認識。
全港首次千多位海內外經生齊誦經場面壯觀
道教的祈褔儀式有著特別意義,宏觀而言是為國家和社會祈求風調雨順、國
泰民安;微觀而言是向神明懺悔自己的過錯,以及祈求神明的保佑。道聯會特意 籌辦兩岸四地和平祈褔法會,希望集合兩岸四地及全港壇堂宮觀之人士,一起為 國家和社區祈褔。是次祈褔法會規模為近年最大型,聚集千多位經生,穿著傳統 道袍、手持各式法器,帶領市民一同誦讀經文,祈願大眾家庭幸福、社會安定和諧。市民當天除可在場外觀賞,亦可跟隨經生唸經,誠心祈福。祈褔法會當日將同場展示吉祥物「如意吉祥」,讓市民從藝術角度欣賞道教 文化。在道教信仰中,如意是天尊說法時所手持的法器,別具深意,因此道聯會 特意邀請了城中紙紮大師夏中建先生創作一大會吉祥物。如意的設計參考靈寶天 尊手持的如意,其頂部及底部有不同顏色的祥雲圖案,以示祥瑞,作品主要以黃 色為主色,象徵道教中五行中的中央方位。吉祥物屆時將放置在祈福法會會場, 市民可近距離欣賞並拍照。
各地道教壇儀展覽珍品共賞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藝術風貌多元。道聯會特意邀請了本地及兩岸四地東南 亞道教壇堂宮觀(包括:中國福建、澳門、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合作,挑選了一系列珍貴的道教物品作展覽。當中部分海外展品更是首次在港亮相,包括來自馬來西亞、氣勢恢宏的北海斗母宮;來自新加坡、金碧輝煌的大羅寶殿,及可呈現典型壇儀的澳門三清古畫及壇儀擺設;亦有本地歷史悠久的壇儀物品展 出,例如嗇色園的清代古香爐。
通善壇義務行政總裁葉永成表示,「是次展覽極具藝術文化色彩,富有觀賞價值,市民可一站式觀摩不同地區的壇儀文化及特色,歡迎各界市民一同參與。」
擬定申建香港道教文化中心
道教文化早已滲入大眾日常生活當中,為持續與大眾分享道教文化,道聯會 正向政府申請撥地十萬呎,興建一所香港道教文化中心,務求成為香港的道教新 地標及道教文化活動集中地。籌備中的文化中心計劃用作推廣道教活動,包括:籌備講座、工作坊、靜思營等;同時也向大眾介紹飲食養生、氣功、太極等有益 身心活動,希望藉此宣揚中華的傳統文化思想,弘揚道教精神。為了向市民宣傳 文化中心事宜,祈褔法會當天大會將設置流動推廣車展示有關資料,也會設置與 孝道等文化價值相關的展板,讓小朋友學習傳統道德文化。
除上述重點活動外,「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紀念活動系列 還包括展覽、論壇、粵劇欣賞及聯歡晚宴等。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表示 「今年道聯會牽頭籌辦的一系列的慶祝國慶活動,從文化、藝術、音樂等多角度 向市民呈現了道教的精粹。希望透過連串活動,讓更多市民瞭解道教文化,同時也能匯聚全港各界,一同為國家和社區祈福,達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古本禮斗科儀回歸廣州三元宮
古本禮斗科儀回歸廣州三元宮
2014年9月6日廣州三元宮住持吳信達大師98歲壽辰,廣州道教協會潘崇賢會長為表敬賀,特意主辦「 禮斗科儀延生心經法會「,在當天早上,吳大師的徒弟們為其師父祈福增壽、赦罪解厄,虔誠禮拜了兩個小時多的足本三元懺外,潘會長更禮請香港青松觀及博羅黃龍觀的道長虔修「全真禮斗延生心經」科儀一堂,以示祝賀達叔祟壽華誕之期致慶。吳大師亦非常歡欣快慰,尤其係採用三元宮已失傳的禮斗古本演法,誠一佳話!
古本禮斗科儀能於65載後回歸廣州三元宮,據吳大師親口憶述,此為解放前三元宮之禮斗科儀用本,1949年後已流失,今潘會長延請香港青松觀葉長清道長主科,與博羅黃龍觀道長們合演三元宮古本之禮斗科儀,堪稱廣州道壇盛事,同道能再睹前賢刻印的科本,而由今人演示科範,冀此無上功德,迴向大道、國家興隆,廣州道協同寅及信眾護法,身心康泰,更祈吳大師松鶴延年,仙壽無疆。
葉道長對禮斗科儀研究經年,是次法會斗壇是按葉道長的意思,由吳大師之徒弟佈置。壇場以五老壇為主,主科前擺設南辰北斗燈陣,祭桌上的福米是兩邊是南辰北斗、頂為三台,中間有「斗字」七燈,斗姥座下之斗桶內有本命元辰燈,前有九份茶酒湯齋。先天八卦旗分佈燈陣八個方位,並舖有福鼠、祿馬及壽桃吉祥米飾。
葉道長指出香港道堂大多沿用「清微禮斗科」科本演法,而當中有缺漏,當中除用「太上玄靈北斗延生真經」外,還加入釋家之經文;而三元宮古本之禮斗科儀只用「太上玄靈斗姥延生心經」,因此是次三元宮的法會流程較本港的畧為精簡,全堂科儀需時一個小時!
-
中國道教協會弘揚傳統文化座談會
中國道教協會弘揚傳統文化座談會
為推動全國道教界人士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傳承和弘揚道教文化,並深入挖掘和闡發其時代價值,如何對道教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道教協會於9月4日在山東省泰安市召開 「弘揚傳統文化,堅持正信正行——中國道教協會弘揚傳統文化座談會」。
參與文化座談會有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家宗教局,國家宗教局研究中心,山東省宗教局,泰安市民族宗教局;著名學者牟鐘鑒、王卡、詹石窗、張廣保、蓋建民、呂錫琛、趙衛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黃至安、丁常雲、唐誠青、劉懷元、林舟、張鳳林、孟崇然、黃至傑,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道教協會的會長、秘書長等參加座談會。王哲一秘書長、林舟副會長分別主持了座談會的上、下半場。在上午和下午的自由發言中,與會代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對道教與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問題進行了研討。
國家宗教局蔣堅永副局長在座談會上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善於挖掘整理道教教理教義中的優秀資源,並傳承好、發揮好。二是道教界要找準定位,明確方向,積極探索有效舉措。三是道教界要堅持正信正行,發揮道教正能量。
黃至安副會長在座談會上做了總結發言,認為座談會大致達成了幾點共識:一是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中華文化的復興作出重要貢獻。二是道教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時要找好定位,增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三是道教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只有固本培元,才能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最後,由孟崇然副會長發佈了《中國道教協會關於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見》,提出:踐行道教尊道貴德的核心教義,傳承道教和諧共生的思想智慧,彰顯道教抱朴守真的心靈品質,發揚道教珍愛生命的養生傳統,光大道教濟世利人的慈愛情懷。此外,《意見》還倡議全國道教界:充分認識包括道教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民族復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覺提升文化素養、宗教素養,提高服務信眾、服務社會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傳播方式,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幫助信眾和社會民眾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形成文化自信,並且在生活中篤信、力行,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
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在歷史上為中華文明的延續與光大貢獻了巨大力量。在此次座談會精神的指導下,道教界將積極回應習主席講話精神,繼往開來,勇於擔當,充分調動資源,切實找尋道教文化的時代切入點,為啟動中華文明的生命力探索新的生長點。
-
嗇色園黃大仙祠舉行「皈依冠巾證盟科儀」
道教全真道皈依冠巾證盟科儀
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為非牟利宗教慈善團體,向來以黃大仙寶訓「普濟勸善」為宗旨,積極辦理醫療教育及安老等慈善工作。為讓更多有志人士參與弘道及社會公益,嗇色園自去年八月起公開招募新會員。合資格人士必須完成一系列道教文化課程,及經過考核,才能正式成為嗇色園弟子。
經過接近一年之時間,共有14名慕道之士成功通過多重考核,成為嗇色園新會員,並於2014 年 9 月 6 日下午二時半於嗇色園黃大仙祠第一平台舉行「皈依冠巾證盟科儀」屆時將公開讓市民一起見證盛事。
今次入道科儀由嗇色園普宜壇監院李耀輝道長擔任主科,先以清規戒尺輕敲「戒子」 (新入道會員) 頭頂,最後頒授皈依傳度引籙(道蝶),代表「戒子」正式入道,成為「普宜壇」弟子。而新弟子皈依「道、經、師」三寶,需要立下三大慈願:清靜心、大願心及堅固心,象徵他們入道後, 需要清心寡慾,抱有行善及堅毅之心。
2012年 嗇色園黃大仙祠台舉行「皈依冠巾證盟科儀」盛事。
資料來自報章,相片來自嗇色園黃大仙祠網站
-
廣州都城隍聖誕法會預告
廣州都城隍聖誕法會預告
甲午年農曆七月二十四 (西曆2014年8月19日 – 星期二),時逢廣州都城隍廟一年一度城隍誕,為慶賀城隍聖誕,繼承弘揚道教優秀文化,廣州都城隍廟於城隍誕期間將舉行神功戲、打地氣、拜頭柱香、城隍朝科,以及公共義診、派齋面等種類豐富的系列活動:
每年的農曆七月廿四為廣州都城隍聖誕。古代傳說守護城池的神稱為城隍,道教將城隍奉為「剪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護國佑民,保谷豐民富。明清時期廣州以七月二十四為城隍誕辰,舉行盛大的酬神慶賀活動。清代梁紹壬說:「今七月廿四為都城隍誕辰,傳是日為我國築城之始。」
甲午年農曆七月二十四,西曆2014年8月19日,時逢廣州都城隍廟一年一度城隍誕,為慶賀城隍聖誕,繼承弘揚道教優秀文化,廣州都城隍廟於城隍誕期間將舉行神功戲、打地氣、拜頭柱香、城隍朝科,以及公共義診、派齋面等種類豐富的系列活動,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城隍聖誕,百福臻賜
睇大戲,打地氣,拜城隍,添福氣二、活動時間:
2014年8月18日至19日三、活動地點:
廣州都城隍廟四、活動安排簡表:
8月18日
20:00——22:00 神功戲
22:00——23:00 打地氣與拜頭柱香8月19日
10:00——11:00 城隍朝科法會
9:00——12:00 免費義診活動
11:00——12:00 為長者派發壽麵 -
譚公誕:筲箕灣「陸上行舟」祈順風順水
譚公誕:筲箕灣「陸上行舟」祈順風順水
長洲太平清醮萬人空巷,一年一度的譚公寶誕匯演於同日( 2014年5月6日農曆四月八日 )早上九時在筲箕灣東大街由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主禮舉行,有過千名表演者參與由東大街行至譚公廟巡遊祈福慶祝,有人舞動一百五十呎長的金龍及金獅,亦有陸上行舟沿途表演,現場亦上演飄色巡遊,由小演員粉墨登場扮演不同角色,近期網民熱烈討論的電視劇《西遊記》人物,如孫悟空、唐三藏和豬八戒等均有到場與民同樂,其造型則走可愛路線,亦有小童扮演大頭佛迎接世界盃,預祝世界盃能圓滿成功,估計吸引數千人到場圍觀。希望大眾安居樂業、萬事興旺和順風順水。
譚公廟
譚公是元朝惠東縣人士,名譚德,少年時學得仙法救助百姓,十三歲得道坐化。譚公升仙後,屢次顯靈解民苦困,百姓為答謝神靈,建成現址九龍峰的譚公祖廟。筲箕灣譚公香港古廟座建於1905年,尚保存很多有關譚公的古物。當中包括廟前的一塊巨石,名為譚公寶印(即譚公專用蓋印),是一塊風水石,讓善信膜拜﹔還有一座在光緒廿九年(1903年)製成的古鐘,當你進入廟內,大可入鄉隨俗,先敲三下鐘,後打三下鼓,喻意將祈福聲音傳到遠方,亦有向神靈表達參拜的意思。而由於廟宇百年來經過多次重修,當中存放很多重修的碑紀,甚具歷史參考價值。
照片來自網際網路
-
長洲太平清醮 2014
長洲太平清醮 2014
長洲太平清醮(又稱包山節),是在香港長洲由祖籍海陸豐居民舉辦的一項太平清醮活動,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即佛誕)舉行,為當地最大規模的一個傳統活動,每次均會吸引不少香港市區居民和外國旅客專程慕名來參觀。該活動的最大特色為搶包山和飄色巡遊。於2011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慶典長達整星期,打醮期間必需禁止殺生及進行齋戒,使肉體和精神上潔淨。所以打醮期間全長洲只有素食供應。長洲太平清醮正日前三天開始「迎神」,由法師到長洲各廟宇請神明到北帝廟建醮場地,早上先到北社天后廟迎請天后,聯同北帝廟內的長洲北帝及太平山街北帝,作簡短的巡街遊行,然後再到洪聖宮及中興街天后廟迎請洪聖和天后;午後西灣媽勝堂值理會迎請西灣天后,同時喃嘸師傅到水月宮及南氹天后廟,接神至關公忠義亭,聯同關帝,一起迎請至神壇。同日晚上進行「開光」儀式,於午夜起醮及全島齋戒。正日前一天中午進行「走午朝祭神」。
飄色巡遊
正日的會景巡遊是節慶的高潮,飄色、醒獅及麒麟隊在島上巡遊。最引人注目的是飄色巡遊,小孩裝扮成古今人物或傳說中的角色,站在附有支架的手推花車上,每輛花車都有一個獨立的故事主題,主題以針砭時弊為主,巡遊隊伍穿梭長洲大小街道。長洲下午舉行一年一度的太平清醮飄色巡遊,由北帝廟遊樂場出發,圍繞長洲一圈。今年有二十二隊巡遊隊伍,其中一支,由小朋友扮演財政司長曾俊華,諷刺他不知民間疾苦及吝嗇,亦有小朋友扮演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及白領,諷刺張炳良容許渡輪公司再加價,導致長洲居民要自己撐著舢舨出市區上班。有小朋友就扮演京官,手持基本法;另一名扮演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的小朋友,指自己不想做特首。有觀賞的市民表示,對扮演政治人物的小朋友特別印象深刻。
搶包山
盛典的焦點是北帝廟前三個用竹棚搭成、掛滿平安包的包山,因為包山的緣故,故長洲太平清醮又名「包山節」。會景巡遊後當晚「祭幽」之後,最後一個項目就是「搶包山」活動,參賽者爬上包山,盡他們的所能搶奪掛滿用竹棚搭建的平安包,而搶到的平安包會分派給其他居民。如果成功搶到包山上的包子,全家人在一年來會行好運,而且搶得越高的包,就更加好運。在「搶包山」活動完結後「謝天地」。翌日派發平安包予各街坊,每人可獲派6個,派出數量達到2萬5,000個。於下午「送神回廟」後結束整個慶祝活動。
照片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