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道教信仰’ 的汇整
-
道教信仰与道家文化之关连
梁德华道长讲辞
二零一三年一月五日 于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分校)道教讲座前言
今天承蒙泰国道教华光宝殿及道教华光龙师体育会成立六周年纪念双庆筹备委员会林施红霞主任委员、叶倡吉统筹暨各位委员及华侨崇圣大学的邀请,主持有关道教的学术性讲座,道末一方面感到十分高兴,另一方面也觉得十分惭愧。
作为一个道教弟子,能够在海外一个以佛教为重点宗教的国家里的高等教育学府 ─ 大学主讲道教文化,这是本人特别高兴的原因。
不过,本人虽是皈依道教三十多年,属全真道龙门派三十二传弟子,自少跟随先父薰陶在经坛里,是香港蓬瀛仙馆的道裔(第二代),也是蓬瀛仙馆经忏导师,总觉得,道体弘深,道术多门,而自问资历尚浅,在各位学者大德面前,班门弄斧,也确实感到惭愧,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道教,在当前中国流行的宗教中,是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道历至今是4710年,他有浓厚的民族思想背景,是宗教和文化的综合体。
今天要在一个小时的讲座,讲述道教文化并不容易;所以,我只从两方面简略介绍。第一是道、道家和道教的关系;第二是道教的科仪与德育概述。
(一) 道、道家和道教的关系
“道”这一词,起源甚早,代表“天地之本源,万物之衍化”,这是文化的根源,由此化生为道家、为道教。道家是古时六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之一,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谈之《论六家要旨》;而道教则成教于东汉末期,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二十四治区,见《道藏辑要》。
道家和道教是血脉相连,互相照应,道教是宗教,道家是哲理,道教很多仪式和经义,都源自道家的理论支持。
现举以下例子:
道教供奉最高的神仙为三清道祖,居中的“元始天尊”,手捧宝珠,或右手虚拈,左手虚捧(即左右手上下互相悬空作抱球状),象征宇宙未分,阴阳混沌之时的精气──“炁”,称为无极;左边是“灵宝天尊”,手执阴阳镜,象征无极生太极(宇宙);右边是“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手执一扇,象征两仪(天地)。
三清道祖的形象,就是道教神仙信仰之体系“一炁化三清,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万物。”表示“道”是天、地、人三界的本体,一切事物的根源。
太上老君的《清静经》也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约‘道’。”
道家以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和黄帝《阴符经》等哲理经义作为宝典,道教徒奉行修己度人的基础。相传太上老君化身老子,庄子号南华真人,轩辕黄帝乃中华民族祖先,道家始祖。
道教神仙信仰与道家圣哲老子的思想互相结连。《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强为之名曰大。”;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两者同说,“道是无极,一是太极,二是两仪。”所以说道家思想和道教科仪是相辅相成,互相照应。
道家和道教同以“道”为本体,道教的信仰即以三界(天、地、人)为体系,包括(天界)神仙、(地界)鬼魂和(人界)人类,所以有生死之说和变化鬼神之说。
所谓生死之说:一切生命都是有生必有死,生死的变化依赖着善与恶和祸与福的因果报应。善人得赐福长寿;恶人获降祸厄困。
鬼神之说,积善之人果报得道,位列仙班,永得人身。作孽之人,三魂化体,七魄离床,沉沦六道,不能超升。
(二)道教科仪和道家哲理概述
道教科仪
“科”指仙经忏本,“仪”指祭祀仪式。科仪共分祈福和度亡两类别,神明分先天神和后天神。先天神是道炁衍化的神明,如三清道祖、昊天玉皇、五方五老、太乙救苦天尊……后天神是人经过修行得道或对民族国家建大功勋,被皇帝敕封或由人民奉祀,如张道陵天师、吕祖师、观音大士、关帝等。
道教信仰既是三界为体,自然地,祈福是向神明祈求赐福消灾,趋吉避凶,例如礼斗科仪是求健康长寿,除病延龄;拜忏科仪是求解厄避难,保安消困;度亡科仪是幽科,为死去亡灵解除罪孽,劝化归正,协助亡灵忏悔,得以轮回超升,重返人道。
无论是祈福和度亡的科仪,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拜祭仪式、不同的道场布局和秩序。例如为生人祈福属吉祥法事,袍衣和坛饰都是红色为主。为死者超度属丧亡法事,袍衣和布置以素色(黄/白)为主。最重要的是,所有祈福和度亡的仙经忏本,内容都是以赞颂仙真、劝善修德、因果报应、警觉悔改和感恩报本为主。不论对象是生人或亡灵,都是劝化信众修善,导引他们承负因果。
道家哲理
道家的宝典《道德经》、《阴符经》……等等都以自然定律、五行变化为哲理,教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用无为不争、以柔克刚、包容共存、五行生克、阴阳变化等哲理劝化人性,返朴归真。这使人明白处世之道,放下个人私欲和执著,用于处事待人,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学术,与道教的经义相互吻合,同出一辙。
总结
这次讲座,道末谨以简易的方法来介绍道教和道家的基础,实在贻笑大方,敬希原谅。期望将来持续往来交流,探讨道教文化,共扬道义,使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