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林益华’ 的汇整

  • 也为道教“正名”说点话

    日期:2012.10.11 | 分类:道教消息 | 评论数:0

    先后读了《联合早报》2012年9月3日题为“马国道教总会将发动‘正名’运动”的新闻报导,以及林益华君于9月8日在《交流站》所写的文章《感同身受的道教“正名”问题》,我也有一些意见想表达。

    新加坡建国前,道教是没有正式受法律承认的组织(当时我国还是殖民地),华人社会里了解道教的人也不多,只有在职道士和少数对道教有认识的信徒,一般人都把“拜神”当作“拜佛”,也把“拜佛”当成“拜神”,让“拜神”与“拜佛”缠在一块,难解难分。很多人知道佛教是什么、佛祖是谁;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道教?道祖是谁?当时的华人社会,信仰道教的人数应该是最多的,不过,常常都被称为“华人传统信仰”。直到建国后,在政府的种族和谐政策下,由十几位各籍贯的道士与居士共同发起组织的“新加坡三清道教会”,终于在1979年的11月30日被批准注册了。这是我国当时唯一的道教团体,组织成功后开始弘扬道教文化,推广道教的教理教义,对后来道教在新加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9年,新加坡宗教调查报告书发布的资料显示,新加坡华人传统宗教的信仰人数,有下降的趋势,足以警惕同道,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过去的努力不够(或者不够努力)。于是,新加坡三清道教会广邀全国各道教宫庙团体,于是年3月5日假大巴窑幸福楼酒楼,共同研讨道教的困境,以及如何保留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席间产生了组织一个道教联合总会的建议,新加坡三清道教会被推举负起筹组道教总会的使命。
    1990年,新加坡道教总会终于成立,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便是争取为道教徒“正名”。在199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表格的“宗教”一栏,道教徒终于有了自己宗教信仰正确选择–“道教/其他民间信仰”。从此之后,道教徒就有了真正属于宗教信仰的“正名”。当广大的人们对道教和道教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后,新加坡道教的各项发展便逐一开展,有华语、粤语、琼语和福建话的诵经班、诵经团在全国各个宫庙相继开办。也常举办讲座、研讨会以及文物展览,让广大的人们对道教有更深入的了解。

    1996年3月,新加坡道教协会主办了“第一届新加坡道教节”,于当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日隆重举行,并得到了海内外道教组织的鼎力支援,如香港青松观、香港蓬瀛仙馆以及各道宫,还有中国和台湾的宫观等,吸引了海内外不少人的注意。这是新加坡道教的一项创举,也是全球第一个正式的“道教节”。这一切的发展,不都是得以“正名”后的成果吗?

    相信大家都会感受到,只要新加坡道教总会继续努力耕耘,同时促进我国道教界的团结与共识,争取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成为新加坡的另一个公共假期一道教节,也将不再是天方夜谭。这是新加坡所有道教信徒的期盼呀!

    转载自2012年9月2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陈青云

    作者介绍:多年来积极参与推动新加坡道教与道教文化的发展和参与推动泰国道教发展的组织工作。

  • 感同身受的道教“正名”问题

    日期:2012.10.04 | 分类:道教消息 | 评论数:0

    联合早报2012年9月3日第2版刊登了题为“马国道教总会将发动‘正名’运动”的新闻,阅读之余,感同身受,深深触动了烙印在脑海里的记忆。

    因为,新加坡道教的弘扬普及道教文化的发展,也有十分相似的经历。报导中提及:“马来西亚道教总会(简称‘道总’)将发动全国性的‘正名’运动,要求马国政府在身份证宗教栏增加‘道教’,并争取道教节日成为马国公共假期。”

    首先想说的是,1990年新加坡开始进行人口普查时,新加坡道教总会秘书处的同道接到一些道教徒的电话,说普查表格“宗教”一栏,所给的选项有好几个宗教,但就是没有“道教”,信仰道教的人,被列入“佛教/其他民间信仰”一项,这显然与事实相去十万八千里,也让他们心中觉得很不服。道教和道教文化是华族文化中最根本的基础,历代文学、医药理论、天文、美学、养生……等等的发展,与道教都有密切的关系。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

    秘书处的同道于是联系了负责人口普查的部门,反映了所得到的资讯,当局欣然决定,在普查表格中加入“道教/其他民间信仰”这个选项,事情总算解决了。

    新加坡的道教发展,自1989年起,可以说进入另一个阶段。有不少年轻的道教徒,有感于很多人对道教有误解,有诬蔑(至今依然有一小撮人乐此不疲);以往人口普查报告中,新加坡道教徒数目常常引起异议,认为实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形。他们开始筹组一系列的工作,希望通过讲座、展览以及研讨会,让更广大的人们对道教和道教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1996年3月,他们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和人为的障碍,筹办了“第一届新加坡道教节”,于当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日隆重举行,虽然“钱不够用”,但也在香港著名道教组织——青松观的鼎力支持下,办得很成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这也可以说是全球第一个正式的“道教节”吧。

    香港蓬瀛仙馆莅新参加道教节之后,联合中、港、台及新加坡的同道,发起设立“道教数据库”的网站。2001年,香港道教界也主办起道教节。香港蓬瀛仙馆接着发起道教音乐汇演。全球各地,都纷纷回应,主办道教节者有之,参与音乐大汇演者有之。

    这一切的发展,都不是当初新加坡那些年轻人想像得到的。不过,相信大家都会感受到,只有努力,只有耕耘,才有未来。

    另一方面,他们也举办研讨会,促进新加坡道教界的共识,为争取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为新加坡另一个公共假期。可是,至今依然还没有结果。

    马国道教界的相关报导,其内容和本地道教界20余年来的经历,是不是有相同之处呢?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为止,汇集了我国五个宗教的全国组织–新加坡宗教联谊会,成立了47年之久,会员里竟然没有道教徒,理事会里也没有代表道教徒的理事。1997年起,有一名道教理事,翌年,增加至4名。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从此代表了九大宗教(目前已经增至10个)。

    转载自2012年9月8日(星期六)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林益华